-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年级物理中考选择填空试题(杨占鹏)
九年级物理第 =page9*2-1 17页(共 =numpages9*2 18 页) 九年级物理第 =page9*2 18页(共 =numpages9*2 18页)
班级 考场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__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
清水中学2012-2013九年级中考
物理复习题
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以下四种情形,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钻木取火B.烧水水变热 C.锯木头木头发热D.两手摩擦发热
1.2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 B.熔点是2000℃
C.沸点是3000℃ D.凝固点是3000℃
1.3下列关于生活和自然现象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下雪不冷,化雪冷”说明化雪过程要放出热量
B.“汽车刹车时车里的人会向前倾”是由于人具有惯性所致
C.“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偏折”否定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D.“触电危险”意味着只有高于220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
1.4生活处处是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吃冰棍解热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高温的铁水具有内能,低温的冰块没有内能
D.海边昼夜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1.5关于物态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A.北方冬天早晨玻璃上冰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会变小,是升华现象 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罐会“出汗”,是液化现象 D.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6炎热的夏天,课桌上一个杯子中有一把金属勺,把热水瓶中的开水(略低于100℃)倒入
杯中,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
关于这种金属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金属熔点高于100℃ B.该金属熔点低于26℃
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 D.该金属凝固点低于100℃
1.7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
B.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C.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对物体做功
D.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就升高
1.8如图2所示,置于斜面顶端a的物体,分别沿ab、ac、ad三个不同路径滑落到b、c、d三
个位置时,若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则比较它们动能的大小,正确的是( )
A. b点的动能大 B. c点的动能大 C. d点的动能大 D.三点的动能一样大
1.9 物体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至粗糙水平面后,又继续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停下。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A.动能一直在增大 B.重力势能一直在减小
C.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1.10为缓解旱情,4月份以来滇西地区多次利用直升机进行人工降雨,直升机飞在某一高度匀速直线飞行时,不断向空中抛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直升机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情况是( )
A.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小 B.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
C.动能变小,重力势能不变 D.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
1.11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夏季,城市中心区的气温有时甚至比郊区高出6℃以上。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是
A.增大城市绿化面积 B.减小城市水面面积
C.尽量多修水泥路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