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讲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专题讲座

历史专题讲座(一);一、史料主旨型选择题;【答题指导】 ?1.命题立意: 本题以清代学者的论述为载体,考查社会环境及阶层、习俗的变化对清代小说繁荣的影响。 ?2.获取信息(三个基本信息)? (信息1)“清代有学者?‘自明以来”,说明了历史现象 反映的时期是清代。 ?(信息2)“又多一教??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 也”,反映了小说对各阶层的影响。 ?(信息3)求答词“表明”,实际明确了挖掘材料反映现 象蕴含的本质的解答方向。;?3.逐项分析 (1)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而不是宗教传播载体,排除A。 (2)明清小说的种类很多,不能笼统地说小说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排除B。 (3)清代学者把小说称之为“小说教”,这说明小说已突破以往的文化界限,渗入到了社会各阶层中,成为一种堪与儒、释、道相并存的文化力量,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是推动小说繁荣的原因,故选C。 (4)世俗文化能反映人们的价值观念,但不能整合社会的价值观念,故排除D。;题型特点 1.从试题选材上看,分为三大类: (1)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 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 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 (2)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 楹联、歌谣等) (3)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材料。 ;例如:① (2013·江苏·T4)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 )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②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从试题形式上看,可分为两种: (1)题干引入原始史料,根据史料蕴含的信息设置正确选项和干扰选项,解读材料所反映的核心观点、现象或历史本质。;例如: ①(2013·江苏·Tl)现代考古在秦、魏等 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l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 魏墓,l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 占58件,包括镘、锄、铲、镰、犁铧等 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②(2012·安徽·Tl3)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 选官须注重才学 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 选官应注重品行;(2)题干中设置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在备选项中设置材料,要求根据史料的内容和题干的要求进行甄别判断。;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 ?????????????????????????????????????????????????????????????????????????????????????????????????????????????????????????????????? ;②(2011安徽·T14)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 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 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 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 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3.题型标志:题干中一般都有“表明”“反映”“说明’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能说明”“主要反映”“主要表明”等。 ;考场破题 (1)读:阅读题干文字史料,明确题目立意及考查 的角度,解读史料信息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