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巴洛克汇.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巴洛克汇

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中华巴洛克”这一名称最初是由一位叫西泽泰彦的日本学者提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松福介绍说。巴洛克建筑艺术是17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艺术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色彩强烈、装饰富丽与雕刻细致,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而“中华巴洛克”简单说来就是在中国的“巴洛克”,即在中国形成的有巴洛克风格的中国特色建筑。   在道外区靖宇街一侧的南头道街113号,一栋现为纯化医院的建筑便是中华巴洛克式风格的典型代表。这栋建筑建于1920年,为砖混结构,通体布满了抹灰做成的浮雕装饰。建筑采用L型平面,主入口设在靖宇街与南头道街交叉口处,两侧是两根西式爱奥尼柱头与中式鼓座式柱础相结合的双倚柱。蝙蝠和祥云图案在入口正上方的额坊中栩栩如生。再往上,两根装饰着中国结图案的单倚柱一直延伸至与拱券会合。在单倚柱和拱券包围的区域内,精雕细琢的菊花浮雕将纯化医院的牌匾团团包围。   刘松福介绍说,中华巴洛克式建筑在装饰上大致有三方面特征。一是中国建筑的斗拱、台阶和栏杆与西方建筑的柱式、山花等构件交织在一起。如纯化医院西洋的柱式加上中国的斗拱,并把西方古典柱子做变形处理。柱式是西洋的,但装饰是中国的,这在西洋建筑上都是没有的。其二,浮雕装饰采用植物花卉,表达吉祥富贵,多子多孙的文化内涵。如葡萄、石榴象征多子(籽)多孙,牡丹、梅花、荷花和海棠等象征富贵吉祥,装有多种植物的大花篮象征五谷丰登。一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甚至在墙体浮雕中采用一个树根长出两枝树枝,一边结石榴,一边结桃,这充分反映当时老百姓希望家里多子多孙、人丁兴旺和延年益寿的朴实愿望。第三,使用象征福禄寿喜的动物图案,如蝙蝠、鹿和仙鹤等。目光所及之处,我们看到一处女儿墙墙垛上的浮雕图案便是一只梅花鹿站在一棵松树下,这象征着富禄延年。此外,有些装饰甚至直接用铜钱,表达出建筑主人期盼财源滚滚的心愿。   另一方面,在结构上,这些中华巴洛克式建筑在西洋建筑立面背后,几乎全部采用中式院落。往往几座建筑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院落有门洞,或一进,或二进,穿越门洞,便进入豁然开朗的大院。大院中,外廊式栏杆、雕刻精美的楣子,这些中国传统装饰给人别有洞天的感觉。多组院落常在一起构成一个街坊。   如今,走在哈尔滨市道外区靖宇街,仿佛进入一个中华巴洛克式建筑的集中展示橱窗。兴大兴超市、靖宇典当行、亨得利眼镜店、小月亮、新一代眼镜店、银金老照相馆、老鼎丰、大罗新古旧市场、玛克威商厦……经过岁月的冲刷,许多建筑虽已“老去”,但透过它们残损的外表,依旧不难想像它们当年的高贵与华丽。 民族资本兴盛催生中华巴洛克艺术   在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式建筑集中在道外区。对于这类建筑何以在道外鳞次栉比?黑龙江省社科院犹太研究中心研究员、《哈尔滨历史编年》作者李述笑认为,这与哈尔滨特殊的历史经历密切相关。   19世纪末,中东铁路的修建和松花江的通航使得哈尔滨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哈尔滨开埠吸引大批外国人和外国资本涌入。重要的地理位置,加之特殊的历史环境,哈尔滨迅速由若干个村庄发展成为远东大都市。当时,哈尔滨的南岗区和中东铁路西侧的道里区为沙俄附属地,外国人和外国资本流入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开始在这里兴起——新艺术运动、巴洛克、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和折衷主义等西洋建筑纷纷落户道里区和南岗区。   在中东铁路东侧,与外侨集中的道里区相对的道外区由于未被划入沙俄势力范围,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兴起的摇篮。外资流入后,山东、河北两省的移民纷纷“闯关东”,来到旧名“傅家甸”的道外区,投亲靠友,合伙投资,兴办商业店铺。这些人不但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思想也比较开放,这为他们后来接受西方艺术奠定了意识形态上的基础。   据《道外区志》记载,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哈尔滨成为俄军主要的后方根据地,军用物资和粮食的运输不断增加,一批与战争供给配套的各行业小工厂和作坊应运而生。这些工厂大部分为俄国人建立,战争停止后,生产出现过剩,一些俄国人建起的工厂倒闭,被中国人收购,中国民族资本家办厂范围逐渐扩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后,帝国主义列强忙于应付战争,道外的民族工商业者则借此获得长足发展。19世纪20年代左右,民族资本已经发展壮大,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要求获得更高质量和品位的商住区。此时,面对铁路另一侧道里区内或恢弘、或精致的西式建筑,不少民族资本家怦然心动,受到启发。   黑龙江省报业协会副主席刘德基说,当时道外区是哈尔滨繁华的民族商业区,巴洛克式建筑的热烈与繁华正好迎合了它作为商业区的特点。不过,民族资本家心中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仇恨,又使得他们不可能原封不动地照搬最能体现欧式建筑特色的尖塔、穹顶和大立柱等造型,而是采用中国传统特色的饰物做改进。于是,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诞生。刘德基认为,这些建筑不仅见证了老道外工商业者坚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