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

G:\009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 周宗奎,孙晓军,刘 亚,周东明(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武汉 430079)   [摘要] 作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典型代表,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师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在一般表现、学习、品行和情绪感受上比父母在家儿童的问题严重。学生的自我报告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显著地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儿童,而在孤独感、社交焦虑和学习适应方面与其他儿童没有显著的差异。与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的教育问题需要多方面措施的配合。 [关键词] 农村;社会经济地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p71-79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Problems of Children Left in Rural Areas Abstract: Those children left in the rural areas while their parents have gone out to look for a job in city ar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of a socio-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group .The present survey has found that these children have experienced problems of various degrees in personal safety,learning,morality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Their teachers have reported that they have,compared with others,more troubles in daily performance,learning,moral behavior and emotion. The self-reports from these students have also shown that they have significantly poore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nd self-confidence than those who live with their parents,but more remarkable in loneliness,social anxiety and academic adaptation. The relevant education of their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demands assortment of all possible measures. Key words: rural area; social economic status; children left in the rural area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一、引言 社会经济地位是儿童发展领域颇受重视的因素。一般来说,心理学意义上的社会经济地位是经济资本(如家庭经济收入、父母职业地位)、人力资本(如父母受教育程度、工作技能)和社会资本(如单亲家庭)的结合,这三者都影响着儿童的发展[1]。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为子女提供了大量的辅助性条件和社会支持,如充足的食物和营养、父母的关心和照顾、良好的学习条件,而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儿童在这些资源上的不足使其处于发展的高危状况中。对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尤其是贫困儿童的发展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萌芽,对贫困家庭的重视和社会福利改革极大地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2]。研究主要集中在低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的健康、认知发展、学业成就、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方面,在对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作出描述的同时,研究者对低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儿童发展的机制和过程更感兴趣,提出了一系列的中介和调节因素。我国现有流动人口已经过亿,据保守估计,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祖父母、亲戚或其他人代为抚养的孩子,在各地农村不会少于千万,由此形成的所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3][4]。但已有的为数不多的教育和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农村留守儿童一般生活状况、监护人素质[5]、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缺陷[6][7]等儿童发展的外在影响因素来了解和分析留守儿童的成长,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等内在特点的研究不多[8]。留守儿童在当今中国社会生活中属于典型的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不仅应该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