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体为面 重焕生机——迈耶作品赏析汇.docVIP

化体为面 重焕生机——迈耶作品赏析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体为面 重焕生机——迈耶作品赏析汇

化体为面 重焕生机——迈耶作品赏析 来源:《新建筑》 作者:彭一刚 时间:2004-9-13 12:05:16?浏览:109   ?????提??要 对后工业时代的现代主义建筑作了简要分析,并着重选择美国建筑师迈耶进行介绍,具体剖析了他是如何在承袭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和创新,从而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 20世纪是一个充满巨变的世纪,用“瞬息万变”和“昨是今非”这样的词句来形容似乎也不为过。人们刚刚熟悉了的东西,一转眼便悄然过时,难怪二战名将巴顿不无感慨地抱怨:我讨厌20世纪! 20世纪初,尚未完全摆脱古典建筑形式窠臼的折衷主义、古典复兴式建筑,历经新艺术运动、风格派、分离主义、表现主义、构成主义等异彩纷呈的美学思想影响,最终还是以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问世而画上了一个句号。然而好景不长,曾经一度生机勃勃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到了20世纪后半叶,却招来了许多质疑和非议,似乎尚未充分辉煌,便有随即凋萎之势。这不能不使人感到困惑:在这个世界上,究竟还有没有什么恒常的准则——哪怕是相对的一可以遵循? 在现代建筑遭此厄运的情况下,许多建筑师便众叛亲离、改换门庭,一时间颇使人感受到一种四面楚歌的凄婉之情。所幸,还有贝聿铭、安藤和迈耶等为数不多的建筑师,仍不改初衷,沿着现代建筑的基本轨迹继续探索,并趋利避害,试图为现代建筑寻觅新的出路,从而衍生出一种焕发生机的新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这些人中,尤以迈耶的作品脉络更为清晰。我们不妨以他为例,来剖析一下如何在承袭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和创新。 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大特点是重功能、重技术、重经济,并由此而形成了一套技术美学的审美观。凡此种种,都是合乎理性的,即使用今天的眼光看,也无可厚非。然而,在形式追随功能、房屋是住人的机器、少就是多等理念的羁绊下,在建筑形式和风格上,确实给人以冷漠、单调的感觉。如果说在工业化社会的前期,人们尚能欣然地接受,那么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由于生活逐渐富裕,人的精神生活要求越来越高,这种火柴盒式的建筑形象,便会使人感到厌烦,于是责难之声四起,这也是在所难免的。摆在建筑师面前的有两种选择:一是彻底地抛弃它另起炉灶,大多数建筑师所选择的正是这种道路。但还有少数建筑师试图在遵循它的正确原则的基础上,克服它的弊端,并且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熟。本文试图选择美国建筑师迈耶,具体分析他是如何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的,这对于我国建筑师还是具有一定启迪和参考价值的。 一、化体为面 萨伏伊别墅,堪称为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它基本上体现了勒·柯布西耶关于现代建筑五点的基本原则。以迈耶的拉丘夫斯盖住宅(图1)与之相比较,两者在形式和风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后者却比前者丰富得多。前者为正方形,尽管在它的上部也有比较多的变化,但整体印象还不外是一个被支撑起来的方盒子。后者却没有这种感觉,它是如何打破这种方盒子的印象呢?当然,我们可以举出许多不同之处,如凸出其中的某个体块,但从处理手法看,其最大特点便是化体为面。如拉丘夫斯盖住宅,给人最突出、最清晰的印象,便是由几片相互交错的平面组合而形成整体的(图1)。这种“略施小计”,从表面看来似乎微不足道,但的确可以使建筑物的外貌焕然一新。其实,这种手法在别的建筑师作品中也不乏先例,但是用得最多、最纯熟、也最有成效的,还是以迈耶最为突出。 为什么化体为面之后可以令人耳目一新呢?这里不妨作一点历史回顾。早在上个世纪之初,荷兰风格派建筑师凡·杜埃斯堡曾对他所设计的一所住宅的造型作了研究,即把它的体形抽象化为垂直与水平相互交错、穿插的面(图2),可以看出,未经抽象的体形,不外还是一组“方盒子”的组合,而抽象为面之后,就显得生动活泼多了。究其原因,可能是平面一经融入到体块之中,便失去了它作为组合要素的独立性,随之,也就失去了方向感,于是就显得死气沉沉。现代建筑常常被贬为火柴盒或玻璃盒,或许就是这个原因。 二、平面、曲面、双曲面 与现代建筑相比较,古典建筑在形式的变化上确实丰富得多。且不说细部装饰,单以基本体形来说,古典建筑无论在墙体的凹凸转折,抑或屋顶形式都具有极其丰富的变化。特别是屋顶,不仅有两坡、四坡等式样,而且坡度的差别也相当悬殊。此外,又有各种形式的穹窿与尖塔穿插其间,即使不作装饰,仅就其基本体形,也不致有单调的感觉。而现代建筑的倡导者却认为这些东西均无直接的功能依据,纯粹是为形式而形式硬加上去的,并且极大地耗费了人力和材料,因而必须坚决抛弃。现代建筑大力提倡平屋顶,加之为适应功能要求,房间多呈横平竖直的长方体,因而,体形上的单调和简陋几乎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只有在方盒子的基本体形的基础上另谋出路。应当承认,当代建筑师在这方面的探索是不遗余力的,然而,迈耶的手法却别开生面。他仅仅是“略施小计”便改变了建筑物的面貌。这里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