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镍矿化学分析方法-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doc

红土镍矿化学分析方法-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红土镍矿化学分析方法-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PAGE - 34 - 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2部分:铜、铅、锌、镍、钴、镉、镁和锰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编制说明 任务来源 根据“工信厅科[2013]163号”文件、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转发2013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有色标委[2013]32号)及相关会议纪要文件,《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2部分 铜、铅、锌、镍、钴、镉、镁和锰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计划号2013-1613T-YS)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负责起草,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方铜业(中条山)、福建紫金矿冶测试技术有限公司、铜铅锌中心、昆明冶金研究院、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浙江华友协助起草。 2014年3月26日~29日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扬州组织召开了“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系列行业标准任务落实会议”,会议确定了标准制定的起草单位和参与验证单位,落实了标准计划项目的进度安排和分工。 2014年9月22日~25日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嘉兴组织召开了“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系列行业标准讨论会”,在此次会议上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汇报了铜原矿和尾矿标准起草的前期工作,专家对今后的标准制定提出了建议。 2015年3月24日~27日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无锡组织召开了“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系列行业标准预审会”,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形成了标准草案,并开展了标准验证等工作。 标准编写原则和编写格式 本标准是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 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的。 标准编写的目的和意义 铜原矿是指从铜矿中直接采出的矿石,铜的平均品位不是很高,大多在百分之几之间。铜尾矿,是由矿石经粉碎,精选后所剩下的细粉砂粒组成。大量的尾矿堆积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由于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尾矿作为二次资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我国国家或行业标准中铜精矿有相应的化学分析方法标准,但铜原矿和尾矿方面还是一个空白。因此制定相应的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对促进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有关工作情况 现存的与铜矿有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主要有:GB/T 3884.1-2012《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 铜量的测定 碘量法》、GB/T 3884.4-2012《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 氧化镁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3884.6-2012《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 铅、锌、镉和镍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3884.7-2012《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 铅量的测定 Na2EDTA滴定法》、GB/T 3884.8-2012《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 锌量的测定Na2EDTA滴定法》、GB/T 14353.1-2010《铜矿石、铅矿石、锌矿石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 铜量的测定》、GB/T 14353.2-2010《铜矿石、铅矿石、锌矿石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 铅量的测定》、GB/T 14353.3-2010《铜矿石、铅矿石、锌矿石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 锌量的测定》、GB/T 14353.4-2010《铜矿石、铅矿石、锌矿石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 镉量的测定》、GB/T 14353.5-2010《铜矿石、铅矿石、锌矿石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 镍量的测定》、GB/T 14353.6-2010《铜矿石、铅矿石、锌矿石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 钴量的测定》、GB/T 14353.18-2014《铜矿石、铅矿石、锌矿石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8部分 铜量、铅量、锌量、钴量和镍量测定》。这些标准中GB/T 14353.18-2010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但是其未对铜尾矿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同时未涉及到镉、镁、锰元素,另方法的标准曲线范围太宽(从0.2μg/mL-1000μg/mL),不利于精确测定。 本标准拟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溶解试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铜原矿和尾矿中的铜、铅、锌、镍、钴、镉、镁和锰含量。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铜原矿和尾矿中铜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见表1。 表1测定范围(质量分数) 元 素测 定 范 围,%Cu0.010~2.00Pb0.0050~1.00Zn0.0050~1.50Ni0.0050~0.050Co0.0050~0.020Cd0.0050~0.015Mg0.010~8.00Mn0.0050~0.30 实验部分 实验部分见附件1。 协同试验 6.1 样品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