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控制与近断层地震动选编.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构控制与近断层地震动选编

结构控制与近断层地震动;第一部分 工程结构控制 第一节 结构控制的基本概念 一、抗震理论的发展阶段 1.静力理论,即抗侧力系数法 刚性结构体系,无法真正实现 2.弹性地震反应谱分析方法 设计思想:“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延性结构体系,应用日益受到限制 ;3.结构控制理论:初期发展和初步应用阶段 结构控制主要研究结构工程中控制装置的设计理论、方法及其实施。 控制结构是根据给定的控制条件将结构和控制装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设计。 结构控制可分四类 (1)被动控制:不需要外部提供能源 上部减震:如调频质量阻尼器、耗能装置等 基础减震:即基础隔震 (2)主动控制:需要外部提供能源 (3)半主动控制:仅需少量外部能源 (4)以上几种控制类型的组合;二、不同结构 体系地震 反应比较;二、不同结构 体系地震 反应比较;第二节 基础隔震 一、基础隔震模式;基础隔震与传统抗震房屋的反应对比;二、隔震机构及隔震原理 1. 叠层钢板橡胶支座隔震 (1)普通叠层钢板橡胶支座;隔震基本原理 (1)延长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远离场地卓越周期,使结构基频处于地震能量高的频段之外,从而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地震反应。 (2)适度增大橡胶支座的阻尼,以更多地吸收传入结构的地震能量,抑制地震波中长周期成分可能给建筑物带来的大变形。;2.滑动支座隔震 (1)普通滑动支座 (2)双层滑动支座 (3)回弹滑动支座 隔震基本原理:通过隔震层控制传入上部结构的地震力,地震力不超过隔震层摩擦力;2.滑动支座隔震;2.滑动支座隔震;3.螺旋弹簧支座隔震;4.滚动支座隔震;第三节 结构消能减震 一、消能减震原理 结构在地震中任意时刻能量方程为 传统抗震结构 Ein=EV+ EK + EC + ES 消能减震结构 Ein=EV+ EK + EC + ES + ED 式中 Ein ? 地震过程中输入结构体系的能量; EV ? 结构体系的动能; EK ? 结构体系的弹性应变能(势能); EC ? 结构体系本身的阻尼耗能; ES ? 结构构件的弹塑性变形消耗的能量; ED ? 消能装置或消能元件消耗或吸收的能量。;(a)地震输入 (b)传统结构抗震 (c)消能减震结构;二、消能减震机构 消能减震体系:把结构物的某些非承重构件设计成消能杆件,或在结构的某些部位装设消能装置。 消能装置按照其构造形式可以做成 (1)消能支撑:替代一般的结构支撑 (2)消能剪力墙:替代一般的结构剪力墙 (3)消能节点:在结构梁柱节点处装设消能装置 (4)消能联结:在结构的缝隙处或结构构件之间的联结处设置消能装置;(1)消能支撑:替代一般的结构支撑;(2)消能剪力墙:替代一般的结构剪力墙;(3)消能节点:在结构梁柱节点处装设消能装置;消能装置的功能:当构件或节点发生相对位移或转动时,产生较大阻尼,从而发挥消能减震作用。 消能装置的消能形式 (1)摩擦消能:摩擦消能支撑,摩擦节点 (2)钢件(梁、板、棒)非弹性消能装置 (3)材料塑性变形消能:铅阻尼器 (4)材料粘弹性消能装置 (5)液体阻尼消能:液体阻尼缸 (6)混合式:几种消能形式混合应用。 三、消能减震设计法 循环设计法:根据设计目标进行循环多次的设计计算,不断调整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的设计和布置,直到满足设计目标。;第四节 调谐阻尼器减震 一、调谐质量阻尼器(TMD);二、调谐液体阻尼器(TLD、TLCD) 减震机理:结构振动时带动阻尼器中的液体晃动,通过结构与阻尼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减震。;被动调谐阻尼器一般安装在结构顶层。;第二部分 近断层地震动 第一节 地震动研究发展 地震动研究的发展阶段 1.无地震动记录之前 结构设计采用静力理论,即抗侧力系数法 2.有地震动记录之后 (1)远场地震动记录为主 结构设计采用弹性地震反应谱分析方法 (2)近断层地震动记录逐步积累增多;第二节 近断层地震的基本特征 一、定义 近断层地震动是指强烈地依赖于断层的破裂机制、包含明显的破裂方向性效应和地面永久位移的地震动。 目前,一般将距离断层破裂面小于20km的区域看作近断层区域。;二、近断层地震动基本特征 1、滑冲效应 近断层地震中某一个方向的位移时程中会显示突然升高或降低的“台阶”,这种由于断层的两盘发生相对错动而造成的永久性地面位移,即被称为滑冲效应,或被形象化地称为“Fling step”效应。 ;台湾集集地震时TCU068台站记录的地震动时程曲线,滑冲效应使地震动的速度时程中出现脉冲,而位移时程则出现阶跃性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