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1
课程设计
题 目 名 称 转向系设计
课 程 名 称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系 、专 业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车辆工程
指 导 教 师
季峰:汽车转向机械系统设计
PAGE 2
目 录
1 设计方案选择 2
1.1 整车性能参数 2
1.2 转向器主要性能参数计算 2
1.3 转向系和转向器的选择 7
2.循环球转向器的设计计算 8
2.1螺杆-钢球-螺母传动副设计 8
2.2齿条、齿扇传动副的设计 12
2.3转向器的材料选择 15
2.4循环球式转向器零件强度的计算 15
3.转向梯形结构的分析、设计和优化 18
3.1转向梯形 18
3.2 转向梯形的优化设计 19
4动力转向机构选??? 23
4.1 对动力转向机构的要求 23
4.2动力转向机构布置方案分析 23
4.3动力转向器的评价指标 24
5 设计总结 25
参考资料 25
1 设计方案选择
1.1 整车性能参数
根据老师安排,本次设计所匹配的整车性能参数为:
驱动形式 4×2前驱
轴距 2471mm
轮距前/后 1429/1422mm
整备质量 1060kg
空载时前轴分配负荷60%
最高车速 180km/h
最大爬坡度 35%
制动距离 (初速30km/h) 5.6m
最小转向直径 11m
最大功率转速 74/5800kw/rpm
最大转矩转速 150/4000N*m/rpm
手动5挡
1.2 转向系的主要性能参数的计算
从转向轴输入,经转向摇臂轴输出所求得的效率称为正效率,用符号表示,=(-)/;反之称为逆效率,用表示:=([3]
其中 —从转向轴输入功率
—转向器中的摩擦功率
—作用在转向摇臂轴上的功率
1.2.1转向器的正效率
影响转向器正效率的因素有转向器的类型、结构特点、结构参数和制造质量等。
1.2.3转向系正、逆效率计算
本车设计转向器为循环球式,其传动副之间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如果忽略轴承和其它地方的摩擦损失,只考虑啮合副的摩擦损失,则:
式(2-1),(2-2)表明: 增加导程角,正、逆效率均增大。受增大的影响,不宜取得过大。当导程角小于或等于磨擦角时,逆效率为负值或者为零,此时表明该转向器是不可逆式转向器。为此,导程角必须大于磨擦角,
为蜗杆(或螺杆)的螺线导程角,一般=6°~11°,本车选用7.3,ρ为摩擦角,ρ=arctanf;f为磨擦因数取0.7。代入式2-1和2-2中,得:
= =79%
==73.7%
1.2.4转向系角传动比
转向盘转角的增量与同侧转向节转角的相应增量之比,称为转向系的角传动比。转向盘转角的增量与转向摇臂轴转角的相应增量之比,称为转向器的角传动比。转向摇臂轴转角的增量与同侧转向节转角的相应增量之比,称为转向传动机构的角传动比。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 (1-3)
= (1-4)
= (1-5)
式中—转向系的角传动比;
—转向器的角传动比;
—转向传动机构的角传动比;
—转向盘转角的增量;
—转向摇臂轴转角的增量;
—同侧转向节转角的相应增量。
另外转向传动机构的角传动比还可以近似地用转向节臂臂长L3与摇臂臂长L1之比来表示,即==,现在汽车结构中,L3和L1的比值大约在0.85——1.1之间,可以粗略地认为其比值为1,即近似为1,则:==
由已知转向器的角传动比=20.8;
故转向系的角传动比=20.8
1.2.5转向系的力传动比
转向系力传动比是指从轮胎接触地面中心,作用在两个转向轮上的合力与作用在转向盘的手力之比,即:
(1-6)
转向阻力等于转向轮的转向力矩与转向节臂a之比:
=/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