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聚氨酯材料简介ppt选编.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聚氨酯材料简介ppt选编

聚氨酯材料; 由于聚氨酯含有强极性氨基甲酸酯基团,调节配方NCO/OH的比例,可以制得热固性聚氨酯和热塑性聚氨酯的不同产物。按其分子结构可分为线型和体型两种。体型结构中由于交联密度不同,可呈现硬质、软质或介乎两者之间的性能,具有高强度、高耐磨和耐溶剂等特点。; ] 三、聚氨酯的发展史 1937年, Otto Bayer首先制备了聚氨酯。1943年,德国法本公司开始生产混炼型聚氨酯橡胶。50年代,实现了浇铸型聚氨酯橡胶、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热塑性聚氨酯橡胶和聚氨酯纤维的工业化生产。此后聚氨酯迅速发展,1983年世界总产量已超过3Mt,其中约80%为软质和硬质泡沫塑料。 ; 英美等国1945~1947年从德国获得聚氨基树脂的制造技术于1950年相继开始工业化。日本1955年从德国Bayer公司及美国DuPont公司引进聚氨酯工业化生产技术。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聚氨酯工业开始起步,近10多年发展较快。 在塑料中,聚氨酯产量仅次于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和酚醛树脂等居第六位。;原材料 要制造聚氨酯,需要有两类至少两种功能的物质作为反应剂:含有异氰酸酯官能团的化合物,和含有活性氢原子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物理化学特性、结构和分子大小会对聚合反应、易加工性及聚胺酯加工后的物理特性产生影响。 此外,助剂如催化剂、表面活性剂、发泡剂、交联剂、阻燃剂,光稳定剂和填料的加入目的是为了控制和改善反应工艺和聚合物的性能。;多元醇 多元醇是由单体基团和起始剂生成的更高分子量的物质。它们经常被分为:1)聚醚多元醇,是由含活泼氢的化合物为起始剂,与氧化烯烃在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而成。2) 聚酯多元醇,是由多元酸和多元醇混合脱水缩聚而成。 扩链剂和交联剂 扩链剂(f=2) 和交联剂(f=3 或更大) 是小分子胺类和醇类,在聚胺酯纤维、弹性体、胶粘剂、人造革和微孔泡沫塑料的结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重要的链增长剂是乙二醇、1,4-丁二醇 (1,4-BDO 或 BDO)、1,6-己二醇, 环己烷二甲醇 和对苯二酚 、双(2-羟乙基) 醚 (HQEE). 所有这些二醇类使聚氨酯相分离效果好,形成明确的硬段,可熔融加工。 ;催化剂 聚氨酯催化剂可以分成两大类,?胺化合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 传统的胺催化剂为叔胺类如三亚乙基二胺(TEDA),?二甲基环己胺?(DMCHA)和?二甲基乙胺?(DMEA).有机金属化合物?汞,?铅,?锡?(二丁基二锡),?铋(铋辛酸) 和锌可用作聚氨 酯催化剂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用于改善泡沫和非泡沫聚胺酯的特性。 它们是聚二甲硅氧烷-聚氧化烯的块状共聚物 ,?硅酮?油剂,?壬基苯苯酚?醚类, 和其它有机化合物. 在泡沫塑料中, 它们用于乳化液相, 调整气穴大小, 稳定气穴结构以防止塌陷和次表面空. 在非泡沫塑料中,它们用于排气和消泡,也作为润湿剂,和用于减少表面缺陷,如针孔,橘皮和斑点。;五、聚氨酯的应用; 隔热保温领域以及包装、装修装饰(装饰板、仿木家具、工艺品等)领域。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弹性好,还是理想的座垫、床垫材料。 ;和粘附力,长期色泽鲜艳。适宜于-50~130℃使用,可用于化工和电讯仪表、水池、船舶和飞机零件、混凝土建筑结构、地板、家具、运动器具等。;聚氨酯在生活中应用举例; 六、聚氨酯的发展前景 纵观世界范围,西方发达国家聚氨酯行业早已进入成熟发展时期,进入创新研究发展阶段;亚洲市场增长迅速,众多跨国化工企业已将业务重点和研发中心纷纷转移至亚洲甚至中国市场;中东地区聚氨酯市场发展尚处起步阶段。; 总的来说,由于近十几年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聚氨酯工业,包括从基本原料到制品和机械设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2005年中国聚氨酯产量约300万吨,产值约600亿元,比2001年的122万吨、约200亿元分别增长了146%和200%,产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5%,产值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2005年,中国消费了51万吨MDI、36万吨TDI和88.9万吨聚醚多元醇。随着聚氨酯的广泛应用,其原料的需求也大幅增长。; 更吸引了马来西亚、印度、日本、韩国等国的客户和厂商。 ; 谢谢!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