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波勘探实验报告介绍.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层折射波勘探》实验报告 《浅层折射波勘探》实验成绩评定表 班级 姓名 学号 评价指标 评分标准或教师评语百分制成绩 (分)1实验 操作 (20分)□步骤正确,仪器设备操作正确、熟练(≥16分) □步骤基本正确,仪器设备操作基本正确(12-15.9分) □步骤有错误,仪器设备操作基本正确(12分)2实验报 告内容 (10分)□内容完整,排版整齐(≥8分) □内容基本完整,排版较整齐(6-7.9分) □内容不完整,排版较混乱(6分)3数据 分析 (50分)□数据分析正确,结论可靠(≥40分) □数据分析基本正确,结论较可靠(30-39.9分) □数据分析有较多错误,结论可靠性欠佳(20-29.9分) □内容欠完整,数据分析多处严重错误(20分)4实验 结果 分析 (20分)□对实验结果有分析,且分析有利有据,基本正确(≥16分) □对实验结果有分析,但存在些许错误(12-15.9分) □对实验结果有分析,但错误较多(0-11.9分) □对实验结果无分析(0分) 总 评 成 绩 (分)备 注  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PAGE \* MERGEFORMAT 8 一、实验名称:浅层折射波勘探 二、实验目的 加深对地震勘探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数字地震仪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地震勘探人工震源激发,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折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以及组织管理工作。 三、实验原理 1、折射波法基本原理 以水平界面的两层介质进行简要的说明,假设地下深度为h,有一个水平的速度分界面R,上、下两层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且V2V1。 如图1所示。从激发点O至地面某一接收点D的距离为X,折射波旅行的路程为OK、KE、ED之和,则它的旅行时t为: 图1 水平两层介质折射波时距曲线 式1 为了简便起见,先作如下证明:从O,D两点分别??界面R的垂线,则OA=DG=h,再自A、G分别作OK,ED的垂线,几何上不难证明∠BAK=∠EGF=i,因已知,所以: 式2 即 和 式3 上式说明,波以速度V1旅行BK(或EF)路程与以速度V2旅行AK(或EC)路程所需的时间是相等的。将式3的关系和式1作等效置换,并经变换后可得: 式4 这就是水平两层介质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它表示时距曲线是一条直线,若令x=0,则可得时距曲线的截距时间t0(时距曲线延长与t轴相交处的时间值) 式5 式5表示出界面深度h和截距时间t0之间的关系,当已知V1和V2时,可以求出界面的深度h。 2、折射波分层解释的t0法 折射波t0解释法是常用的地震折射波解释方法,它是针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采集发展起来的解释方法。 t0法解释的主要原理与方法如下: t0法又称为t0差数时距曲线法,是解释折射波相遇时距曲线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当折射界面的曲率半径比其埋深大得很多的情况下,t0法通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且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 如图2所示,设有折射波相遇的时距曲线S1和S2,两者的激发点分别是O1和O2, 图2 t0法折射界面示意图 若在剖面上任意取一点D,则在两条时距曲线中可以分别得到其对应的走时t1和t2,从图中可以得到: 式6 且在O1和O2点,时距曲线S1和S2的走时是相等的,称之为互换时,用T表示,则有: 式7 当界面的曲率半径远大于其埋深时,图中的△BDC可以近似地看作为等腰三 角形,若自D点作BC的垂直平分线DM(DM即为该点的界面深度h),于是有: 和 式8 将式6中的t1和t2相加,并且减去式7,再将式8代入后可以得到: 式9 式9便是任意点D的t0值公式,由此可得D点的折射界面法线深度h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