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0课梨园春秋练习(岳麓版必修3).doc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HYPERLINK
第 PAGE 4 页 共 NUMPAGES 4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HYPERLINK
第10课 梨园春秋
(时间:25分钟 分值:30分)
A组(基础题)
1.中国古代的戏曲起源于 ( )。
A.原始宗教歌舞
B.春秋战国的宫廷晏乐
C.唐代宫廷中表演的歌舞戏
D.元代的壁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的戏曲起源于祈获
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
答案:A
2.右图物品在当时的用途不可能是 ( )。
A.驱魔 B.娱神
C.避邪消灾 D.戏剧的道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早期戏曲形成的认识。上图是傩戏面具,当
时人们为避邪消灾,戴着面具,口呼“傩傩”之声,以惊吓、驱逐
恶魔。这种仪式只是古代戏曲萌芽,当时还没有产生戏剧,不可能作为戏剧道具。
答案:D
3.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 )。
A.官僚 B.市民 C.皇族 D.农民
解析:宋元时期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使市民队伍扩大,适应城市发
展的世俗文学也随之兴起,如话本、杂剧等,它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
答案:B
4.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50~60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来源:学+科+网]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解析:A、C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B项只表述了事物发展的内因,而未突出新事物产
生与发展的具体因素。
《李逵闹东京》
答案:D
5.《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写到宋江偕同柴进、鲁智深、武松、李逵和燕青等好汉去东京观赏元宵灯会(如图),但见:“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他们一行人所到的去处是当时最繁华的娱乐场所,其名称是 ( )。
A.坊市 B.勾栏 C.舞坛 D.瓦舍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宋代戏曲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在宋代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
瓦舍。
答案:D
6.《元史·顺帝纪》载:“禁优(艺人)盛服,许男子裹头巾,妇女服紫衣,不许戴笠乘马”。反映了 ( )。
A.元朝有严格的职业服装规定
B.歧视汉人
C.艺人地位低下
D.杜绝明星崇拜现象
解析:“禁优盛服,许男子裹头巾,妇女服紫衣,不许戴笠乘马”大意是:禁止“艺人”
穿华丽的衣服、进行华丽的装扮,只允许男艺人裹头巾,女艺人穿紫衣,不允许戴笠乘[来源: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马。反映了在元代艺人的地位低下。
答案:C
B组(能力题)
7.“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 )。
A.汉赋 B.宋词 C.京剧 D.传奇
解析:从材料中的“丑角”关键词,并结合对京剧的理解和认识可以判断。
答案:C
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京剧被作为表演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京剧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B.京剧服饰华丽,体现了中国文化雍容华贵的一面
C.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D.京剧代表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
向一个新的高峰,被称为“国粹艺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答案:C
9.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唯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的原因是 ( )。[来源: /]
A.百姓与士大夫有矛盾
B.朝廷扬“雅部”而抑“花部”
C.秦声、罗、弋比昆曲好听
D.昆曲脱离广大民众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百姓不喜欢昆曲的主要原因是其脱离民众,
无法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
答案:D
10.有人指出了当前京剧的五大困难:“一是经费严重短缺,二是艺术水平下降,三是演出队伍不稳,四是观众流失严重,五是缺乏演出场所。”为了保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关人员提出了如下措施,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
A.政府加大经费投入,适当提高演员待遇
B.改造京剧,使之更加贴近人民生活
C.广泛宣传,使人们增加对京剧的了解
D.除京剧外,禁止其他剧种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7.4_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20(岳麓版必修1).ppt
- 7.4_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5(岳麓版必修1).ppt
- 7.4_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6(岳麓版必修1).ppt
- 7.4_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8(岳麓版必修1).ppt
- 7.4_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9(岳麓版必修1).ppt
-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单元小结: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学案岳麓版必选3.doc
-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单元小结: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学案岳麓版必选3.doc
-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单元小结: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学案岳麓版必选3.doc
-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单元小结: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学案岳麓版必选3.doc
-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配套课时作业:第16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岳麓版必选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