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课件选编.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课件选编

自救、互救 与创伤急救;自救、互救 与创伤急救;第一节 救护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二、自救五原则 1、灭。把事故消灭,消除危害。 2、护。无法消灭时,保护生命。 3、撤。无法消灭时,快撤出灾区。 4、躲。无法撤退时,躲避待援。 5、报。同时,报告灾情。;三、互救三原则 以下三原则仅限于伤员所处区域内无有毒有害气体、无可能着火、爆炸的前提下: 1、对于呼吸、心脏停止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2、对于出血的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 3、对于骨折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四、灾害时人员行动原则 1、及时报告灾情。 2、积极抢救。 3、安全撤退。 4、妥善避灾。;第二节 避难室和自救器; 二、自救器 自救器是一种轻便、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迅速、作用时间短的个人呼吸装置。当发生事故灾害时、出现有害气体时,供人员佩戴而防中毒或窒息。 自救器种类及防护特点:;1、过滤式自救器 使用条件:当CO浓度不超过1.5%、O2浓度不低于18%时,可连续使用40min—60min。为一次性、打开以后不能再用第二次,有效期为3—5年。 原理:内装高效能干燥剂、吸收潮汽、和CO触媒剂氧化铜CuO和二氧化锰MnO2, 其化学反应式为:MnO2+CO=MnO+CO2 使用方法(要求在30S内完成操作): (1)扳断封口条;(2)拉开封口带;(3)、脱掉上部外壳;(4)取出过滤器;(5)咬口具;(6)上鼻夹;(7)戴头带;(8)戴安全帽;;使用注意事项: (1)发生事故时应立即戴上、不可等待、以免贻误时机。 (2)使用中发热时不要取下,属正常现象。 (3)不要忘了上鼻夹。 (4)有唾液不可吐出,应吞咽下去。 (5)只能在CO条件下使用,别的气体不能用。;2、隔离式化学氧自救器 使用条件:不受限制,为一次性有失效期。 原理:内装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反应式为: Na2O2+2CO2=O2+2Na2CO3+热量 使用方法(要求在30S内完成操作): (1)扯开封口带;(2)分盒;(3)拉开启动装置;(4)套背带;(5)咬口具;(6)上鼻夹;(7)绑腰带;(8)绑头带; 使用注意事项: (1)扔掉上部外壳、下部外壳留用。 (2)带口具前将气囊吹鼓。 (3)升温为正常,不可因发热而取掉口具。 (4)行走不可惊慌,呼吸要均匀。 (5)不到安全地点,不可取下口具?,牢记使用时间。 (6)保管时远离火源、热源等15m以上。; 3、隔离式压缩氧自救器 使用条件:不受限制 原理:用压缩氧供氧,可反复使用。 将其中的用于吸收CO2的Ca(OH)2更换和重 新装上氧气即可再次使用。;使用方法(主要供救护队员使用): (1)用时挎在肩膀上。 (2)先打开外壳封口带扳把。 (3)打开上盖,左手抓氧气瓶,右手用力向上提上盖,此时氧气瓶盖开关即自动打开,将主机从下壳中拖出。 (4)摘下安全帽,挎上挎带。 (5)拔开口具塞,咬上口具,牙咬牙垫。 (6)上鼻夹,开始呼吸。 (7)呼吸时按动补给按纽约1—2s气囊充满后即停止(使用中发现气囊空、供气不足时,按上述方法操作)。 (8)挂上腰钩。;第三节 发生各类灾害事故时 自救互救措施 ; 一旦发生煤气着火或爆炸事故,应当立即自救(逃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抢救受伤人员,并通知煤气救护站、医院、消防人员到现场,然后再对事故进行处理。如果只是着火,可以渐关煤气阀门通人大量的氮气或蒸汽进行灭火,处理净残余煤气,将煤气可靠切断。若是爆炸后引起着火,可按着火事故的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并严防发生二次爆炸。; 发生煤气、煤尘爆炸事故时,现场人员要沉着冷静,采取正确的救护措施。具体是背向空气颤动的方向、俯卧在地、面贴地面、屛住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火焰和有害气体吸入肺部,用衣物盖严身体,尽量不要让皮肤裸露,以减少烧伤,同时迅速戴好防毒面具(面具就在身旁的情况下),弄清方向,沿避灾路线撤到新鲜风流中。若现场破坏严重或着火较大,无法撤退时,可以到支架较好的地点暂时躲避等待救援。;二、煤气着火事故时的救护措施 发生火灾后,位于火源上风侧的人员,应迎风撤退。位于火源下风侧的人员或是在撤退中遇烟气时,应迅速戴好自救器(身边有的情况下),尽快通过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去,或在烟气没有到达之前,顺着风流尽快从下风侧撤出。如果距火源较近,且背后无逃生可能,在越过火源无危险时,也可迅速越过火源迎风撤出。; 在有烟雾的楼道、巷道中撤退时,应尽量弯腰、低头前进。若烟大看不清或高温时,则应尽量贴着楼道、巷道底板撤退。在高温浓烟楼道、巷道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