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

《口哨与小狗》 ——小学一年级第2课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口哨与小狗》学科音乐学段低段年级一年级相关 领域 感受与体验 欣赏 表现教材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一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年7月是否已实施是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实施者指导者课件制作者其他参与者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从音乐本体出发,抓住音乐“行进”风格和“口哨”要素,引导学生从音乐内容出发,在活动中体验乐曲的风格,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理论依据 《音乐课程标准》倡导在听觉中发现音乐素材,突出音乐特点,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分析音乐,从而学会理解音乐,提高音乐审美。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习内容分析 1.乐曲内容与结构分析 《口哨与小狗》又译《吹口哨的少年与小狗》。他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乐曲是C大调,2/4拍,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 乐曲A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其中三个是主题旋律。乐曲开头是一个短小的前奏,取自A段的第一乐句,后半部稍有变化。前奏之后,口哨以主奏 “乐器”的身份加入,其它高音乐器为之衬托,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小主人轻松、愉快的心情。下面是A乐段的a乐句,即乐曲的主题旋律,三连音和附点音符的使用,显得十分活泼和跳跃。 乐曲的B段转到F大调上,这时口哨停止,主旋律转给低音乐器演奏,因此,在音色上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描绘了小狗跟小主人在马路上跑跑跳跳的可爱动作,同时,也描绘了街头喧闹的景象。本乐段由四个乐句,分别是第一乐句的重复演奏。 最后是A段再现,乐句演奏了一遍后接尾声,在小鸟和小狗的叫声中结束全曲,活泼而生动。 2.乐曲风格与特点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一首进行曲风格十分明显的管弦乐作品,全曲始终是四二拍节奏,打击乐小军鼓、低音鼓在全曲的三个乐段中,一直进行。A乐段和A1乐段两个部分,都有小军鼓的节奏陪衬,节奏轻快使得乐曲有跳跃感,情绪轻快、轻松,好像主人公轻松的在道路上行走的样子。而中间乐段B乐段,乐曲加入低音鼓的陪衬,节奏相同,速度不变,但是更多音乐元素的加入使乐曲的情绪有了明显的变化,行进的步伐也由小军鼓向低音鼓的转变,变得更加复杂丰富。A1乐段是A乐段的缩短再现,大小军鼓演奏节奏中结束全曲。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乐曲“行进”的特点,始终围绕“行进”的风格,依据稳定的行进节奏,设计相对应的音乐活动,切不可脱离音乐本体,背离音乐本身。 在进行曲风格的前提下,乐曲还有一个重要而明显的音乐要素“口哨”,三个乐段围绕有无“口哨”元素展开,而带有“口哨”的旋律也成为了乐曲的主题旋律,前奏和整体音乐都在“口哨”主题旋律中展开重复、衍伸或者变化。所以,在活动设计上一定要抓住“口哨”音乐要去展开,进行哼唱主题、对比聆听、口哨拓展的主题性学习,让学生从音乐要素中,了解乐曲的内容和情绪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对进行曲风格的了解 本校的一年级学生聆听《列队进行曲》踏步进行课间操有一学期经验,基本上可以以整齐的步伐跟上音乐的节奏,虽然课堂上并没有“进行曲风格”实质性接触,但是音乐感知力、节奏感知度都有一定的经验累积。部分学生在学校的行进管弦乐队,也进行过行进中军鼓节奏的学习,可以拍手跟上四二拍的音乐节奏。 学生的基础对本课的作用:通过聆听音乐,学生可以把握住乐曲的四二拍节奏,可以根据节奏进行“行进”风格的探索和相关活动,从而进一步理解乐曲的内容、结构、情绪、特点。 2.学生对歌曲内容和相关文化的了解 学生没有接触过“口哨”类音乐作品,但是有一定的“口哨”生活经验,也对小孩带小狗散步、游戏这样的有明显表现内容的标题性音乐,容易理解,兴趣很高。 3.学生的演唱能力 本班学生音乐基础较好,课外班学习乐器的学生较多,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度较好,聆听音乐时可以随音乐情绪做出自身的律动反应。在聆听几次“口哨”的旋律,拍手对应节奏之后,即使没有乐谱,学生也能够根据节奏和音高规律,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着音乐模唱出“口哨”的旋律,有利于学生对于本课整理乐曲结构的学习。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从音乐本体出发,利用学生的已有能力,采用直接聆听音乐的方法,在学生自己找出的音乐要素(口哨 军鼓)上做启发,引导学生体会“行进”风格,哼唱“口哨”旋律,在一系列“音乐活动”中突出各个乐段特点,了解乐曲结构。 (四)技术准备 1. 用Cool Edit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