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北杂剧与南戏的关系
论北杂剧与南戏的关系
摘要:元杂剧和南戏文同属于俗文学,它们的形成从文化土壤到社会历史根源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本文旨在纵览戏剧戏曲历史演变的基础上, 以史为鉴, 通过对北杂剧和南戏在历史中的兴衰演变进行探析,从而阐述其两者关系。
关键词:北杂剧、南戏、形成、产生、题材、内容
一、北杂剧与南戏文的产生和形成的对比
中国戏曲的孕育和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它们的形成从文化土壤到社会历史根源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它们形成后,从剧本结构、表演形式到选材倾向、艺术风格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历代以来,戏曲史家们从各种角度给了这个艺术难题以不同的思考,现就其产生和形成进行论述。杂剧最早见于唐代,当时泛指歌舞以外诸如杂技等各色节目,其形成是中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迁移,到了宋代,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繁盛,市民阶层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东京(今河南开封)出现了集中演出各种伎艺的瓦肆、勾栏,为戏剧向综合艺术发展也提供了条件。再加上长短句式的词风大盛,于是以唱词为多,久而久之,约定俗成,就依声填词。为后来戏曲中的南北曲奠定了基础。北宋时期盛行唱诗、唱词进而出现戏曲的雏形,由此,北杂剧的得以产生。随着宋室南渡,北方人口大范围南迁,于楚政治和经济核心逐步移至南临安(今杭州),当时社会相对稳固,也促使文艺相应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又不断吸收了宋杂剧和其它民间伎艺的成分,之后不断成熟,逐渐形成为一种较稳定的戏曲形式。从北宋末叶到明中期之间,一切渊源自“温州杂剧”的性质同类的各地民间戏曲艺术均可冠以南戏的总称。浙江永嘉一带的歌舞小戏(亦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不时完备,快速发展,乃至江南各地,成为中国戏曲史上一面耀眼的旗帆——南宋戏文。从此,元杂剧与南戏造成南北对立格式,为之后戏曲的衍生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南戏文和北杂剧的题材内容的剖析
南戏和北杂剧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样式,但其两者在题材和内容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萌芽时期的南戏,唱的是南方的官方小曲,反映当时在阶级和民族压迫下,战乱多发民不聊生的时代背景,故现实性较强,并富于斗争性。就其思想内容而言,有歌颂坚贞爱情的《拜月亭》:也有歌颂理想婚姻的《荆钗记》,这两者都肯定了文人科场得意后对爱情的坚贞,赞扬他们高尚的情操;有描写变乱中家庭变故的《白兔记》:也有宣扬“亲睦为本”、“妻贤夫祸少”的封建意识,道德说教气息较为浓郁的《说狗记》;“荆、刘、拜、杀”,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也是明清两代戏曲舞台上一直非常活跃的四个剧本,这四部戏代表着后期南戏的基本风貌,也为后世的戏剧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于此对立的是北杂剧,北杂剧之文学,质朴自然,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其题材内容,更加广阔的反映了社会生活,具有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真实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生活。元杂剧的前期是它的黄金时代和鼎盛时期,元杂剧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和作品都产生于这个时期,当时的元杂剧题材丰富,体裁多样。悲剧、喜剧、正剧等各种风格的作品应有尽有,塑造出许许多多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从而将中国戏剧文学推向了成熟的历史阶段。在现存杂剧剧目中,爱情婚姻剧约占五分之一,是引人注目的部分。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 和《倩女离魂》,其中尤以《西厢记》为压卷之作。元人爱情剧出现了若干与前代描写爱情的作品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作家的心理都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作家对人物性格和情节矛盾的不同处理,也显示出作家的爱情理想和社会理想。元杂剧中的爱情剧写这类故事也较多,而且,爱情与仕宦这二者又常常纠结在一起。元人杂剧又具有自己的特征,其一是剧中的书生的身份多半为命运不济的晦气的穷秀才,而女子一方却多半出身显赫或有大家闺秀一般的文化素养的“上厅行首”,双方的实际生活地位往往高下悬殊。其二是故事情节多半是青年男女竭诚相爱, 而中间有外力进行干扰,或鸨母嫌贫爱富,或商人加以破坏,或女方父 母出于门第观念的考虑进行阻挠。其三是剧中的女子在爱情婚姻问题 上,在反抗外来阻碍,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中,常常表现了一种积极的 主动精神。元代爱情剧几乎一律以大团圆作为结局,书生们总能克服重重障碍,仕宦上一举成名,爱情上如愿以偿。再者,元人并无公案剧之说,但后人以小说名目用在戏 剧内容分类上,有公案剧。现存元杂剧中这类作品也占有一定数量, 因为它们具有举发罪恶、惩恶扬善的内容,因而成为研究中被肯定的对象。元代公案剧大致可归为两类:第一类主要写权豪势要欺压无辜百 姓,清官惩治豪强,为百姓申冤昭雪,如《陈州粜米》等。第二类多写恶人图财害命,或因家庭问题、财产继承 问题引起争执,良善受欺受诬,由清官伸张正义。如《灰阑记》、《盆儿鬼》、等[1]……元杂剧的内容非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