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家长讲堂父母讲堂材料收集浅析.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为家长,首当其冲的不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而是引导孩子如何认识自己。 寻找自己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尤其孩子们上了学,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家长可以做到的,就是不要剥夺孩子思索自我的权利。了解自己,通常在课本里是没有答案的。抽时间陪孩子坐下来,听听他/她是怎么想自己的,他/她喜欢什么,又恐惧什么。 这类对话日积月累会变成一笔宝贵的财富。甚至大学选什么专业,毕业了做什么工作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同时,要让孩子充分的经历这个世界。很多时候光读课本是不会了解自己的。鼓励孩子阅读,允许孩子多交朋友,甚至鼓励孩子谈一场恋爱,都将给他/她宝贵的了解自己的机会。 90年代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C. Dweck的研究表明:从小被夸奖聪明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表现出强烈的与他人竞争的意识。同时,他们也更容易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接受任何挑战。原因是孩子们因害怕失败了,别人会怀疑自己不聪明。选择不尝试可以给自己留一条退路。而从小接受“对事不对人”夸奖的孩子,会对自己的进步更感兴趣。同时也更容易挑战自己。这些孩子承受能力更强,情绪也不会轻易受到影响。 夸孩子聪明,就是在告诉孩子他/她的本人特质。每当孩子做好了一件事,“聪明”这种夸奖让孩子自动将结果归因于自己本人的天生特质,而不是他/她对于这一件事的理解,努力程度,和坚持程度,即所谓“对人不对事“。 而当我们对孩子说”你真棒,这件事做的真好。” 的时候,孩子理解到的是大人对这件事的赞扬。 给孩子贴上“聪明,迟缓”等标签会让孩子渐渐的将事情的成败都归因于自身先天的特质,而不是他/她后天的努力和一件事本身的特性。当“聪明”的孩子再不能比过别人的时候,孩子的心里会立刻将结果归因于自己本身的原因。“比不过别人,我就不再聪明了。如果我不聪明了,那我是谁呢?” 才女郭衡把失败的原因都归因于自己不够优秀,最终被自己打倒了。而很幸运的,我看到了Dweck教授的演讲,遇到了一个欣赏我的心理系教授,还有一个有效沟通的老妈。我从泥潭里爬了出来。 爱尔兰资深儿童问题顾问莉斯·奎诗(Liz Quish)最近将自己20多年处理儿童问题的经验总结成书出版。她为家长们传授经验:“儿童、青少年采取自残或自杀行动,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想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更多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和释放内在的焦虑和痛苦情绪。12岁以上的青少年更多要经历与‘自我挫败综合征’鏖战的情况。‘自我挫败综合征’的表现有很多方面,例如很多来找我的孩子都会感到焦虑、恐惧、疲惫、透支,感到愤怒和被孤立,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持消极否定的态度,被绝望感包围。他们看不到事情美好的一面,被无用感包围。孩子们不知道该如何驱散这些‘小鬼’,它们的纠缠对孩子们而言也是致命的,继而对家庭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些情绪并不是心理精神疾病,而是心理上的痛苦困境。我们对孩子们的帮助是立体综合的。我们会关注这些出问题孩子的生活方式、营养状况,会用多种辅助方法,比如谈话治疗、运动,社区的社工也会为孩子提供帮助。”   心理专家提醒家长,如果孩子经常逃学、人际关系不好,微信、QQ留言中出现一些阴暗负面的表达,讲一些离别的话,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这些可能是孩子无意识地在发送一些向外呼救的信号,他们自己是无力从中自拔的。 最近,来自英美的调查发现,自杀现象越来越低龄化的问题,正在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春季是自杀高发期,一年之计始于春,而人生本色艰难,因此也是心理压力容易爆发的时期。放假之后的孩子们再次开学,不得不重新面对来自学校学业的压力,也需要及时的心理疏导。专家呼吁家长贴近孩子的内心,及时发现和驱散孩子内心的阴影。 自杀低龄化成全球性问题   儿童与青少年的自杀问题,正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最近,英国频频传出儿童自杀的消息,有孩子在上吊前在自己胳膊上刻上“Hate”(恨)、“Fat”(肥胖)这样的字眼。英国专家发现,在英国,15~24岁的女孩最容易出现自残和自杀的行为。美国新近公布的统计数据也显示,美国年轻人持枪自杀案件数量的增加,目前自杀取代了他杀,成为导致儿童和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车祸。而在中国,已经有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也警告自杀问题低龄化的严重性。 孩子想用外表的痛苦压住内心的痛苦   孩子采取自残行为,往往是想用外表的疼痛压住内心的痛苦,这也是他们自残时不觉得伤口疼痛的原因。他们对生命缺乏敬畏感,对死亡的含义和死亡的后果大多没有认真去思考过,并不了解甚至想都没想过自己的行为会给家庭带来多么巨大的伤害。孩子通常要到10岁左右才会对自杀的后果有所害怕。“现在小升初的孩子,比较多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媒体也报道过,有孩子面对考试压力,因为学业问题跟家中长辈吵嘴,一冲动就直接从阳台纵身跳下了。”心理专家表示:“冲动型的自杀行为在中国占的比例比较高,尤其是农村地区。追究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一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