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文化中的家规家训家风
PAGE
PAGE 5
解读:家文化中的家规家训家风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每个人的精神港湾。同时,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正是一个个家庭,组成了社会这个大家庭,组成了社会,凝聚为共同体。可以说,家风正则社风正,家风清则国风清。古人强调“家国一体”,中华文化崇尚“家国情怀”,亦缘于此。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涵养良好家风、继承培育家风理念,无论是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对增强漳河水利文化软实力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就是为什么习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点:
【注重勤俭持家,反对奢侈浪费】家文化。为了维持家庭的存在和和谐发展,保证家庭能物质生活的基本满足,“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中国古代家庭注重勤俭持家,勤与俭相辅相成,共同实现家和人旺。勤劳是民生之本,一切物质财富都是劳动的结晶,“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只有辛勤劳动才能保证物质需要的满足,故《左传》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朱柏庐在《治家格言》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反之,“耕不强者,无以充虚;织不强者,无以掩形。”(桓宽:《盐铁论· 力耕》)不辛勤劳动,必然导致家庭破裂。同时传统家庭注重节约,反对奢侈和铺张浪费,即持家要量入为出,实现家庭稳定和谐地发展。孔子说:“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论语· 述而》)是说奢侈使人狂傲,节俭使人寒伧,与其狂傲放荡,宁可寒伧。宋朝司马光教育子女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古往今来,因骄奢导致家庭破裂,国家灭亡的事例比比皆是。因此传统家庭一直提倡“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家庭团结和睦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是家庭兴旺发达的条件。我国历代圣贤都提倡“家和”。“家门和顺,虽雍飧不继,亦有余欢。”(朱用纯《治家格言》)是说一个家庭和睦顺畅,即使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也还会有愉快的心情。
【强调伦理道德规范】的家文化。我国古代社会是以家庭为基础,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模式,只有“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从古代家庭夫妇、亲子、长幼关系的伦理道德要求看,慈、孝、贞、悌是其道德规范标准。 因此古代尤其重视夫妇、父子、长幼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在儒家的家庭伦理中,父慈子孝是对父子伦理的根本要求,它是家庭道德规范的最重要的方面。只有在家庭道德中修以孝慈,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有序的和睦家庭。”传统家庭伦理提倡“父慈子孝”的亲子关系,父母必须履行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并与子女建立亲密的感情。“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是说父母对子女态度严明而慈爱,子女才会言行谨慎而产生孝心。同时注重“孝”,作为子女赡养父母,尤其要尊敬父母,即“孝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赡养只是孝的起码要求,能养不等于孝。家里的牲口也必须喂养,只有敬才是孝的精华。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古人提倡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相互信任,忠于对方。《诗经·小雅 ·常棣》:“妻子好和,如鼓琴瑟。”清初大儒李雍说:“夫妻相敬如宾,则夫妻尽道,处夫妻而能尽道,则处好兄弟君臣上下,斯能尽道。”《中庸》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相敬如宾的典型,春秋时冀缺夫妇“相待如宾”,汉代梁鸿孟光“举案齐眉”,成为万古佳话。“悌”作为处理兄弟关系的行为规范,具体表现为“兄友弟恭”,兄长应该爱护幼弟,幼弟也要尊敬兄长。孔子说:“兄弟怡怡”《论语·子路》,兄弟之间要和和气气。兄弟和睦是家庭幸福和谐的重要内容,“兄爱其弟,弟敬其兄,对待财物,遇事相谋,通有无,共忧乐,爱敬既笃,家室自和。”(王结,《文忠集·善俗要义》卷六)
【重视品德教育】的家文化我国古代家庭注重及早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子女的和谐人格。儿童的可塑性性极强,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必须及早施教。《颜氏家训》:“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行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明朝吴麟郅教育子女:“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古代家庭提倡传统价值观念教育,并将诚信,友爱,勤俭,宽容等品质作为个人必备的美德。慎重择友,“善人相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性。”(《后汉书·爰延列传》)是说与善良的人相处,每天都能听到有益的训导;与险恶的人相伴,每天都会生出邪恶的念头。对待朋友要“言而有信”。与邻里相处,“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日常生活中多行善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此外,传统家庭意识到家长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