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年级[孔]亮点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
考点透视
考点一:怎样给文章分段?
(1).按情节发展划分:抓过渡句、过渡段,有四分法,多指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三分法多指记叙文(起因----经过----结果)。如《皇帝的新装》分为“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
(2).按时间顺序分:抓时间词。
(3).按地点的变化划分:抓方位词的变化。如:〈〈藤野先生〉〉“东京—仙台—北京” 。
(4).按段落的内部关系划分:A.总分关系:大部分记叙文有“总—分—总”结构 B.转折关系; C.并列关系 D.因果关系 E.递进关系。
(5).按写了几件事或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划分:例如《春》“盼春”——“绘春”(春草图、春雨图、春花图、迎春图、春风图)——“颂春”
(6).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来划分。
(7).按描写角度(正面或侧面)来划分。
(8).按作者的情感变化来分。
考点二:如何归纳段意、层意:
(1).抓段首或段尾的中心句或中心词:如果中心句以转折、递进、因果句式出现,要取其正(重心)的部分,转折、递进句式以后为正。
(2).抓过渡句。
(3).逐句或逐段归纳内容要点,看几个要点之间是什么关系,并列关系相加相综合;偏正关系以正为主,抓主带次,谁为主,谁为次,要联系全文中心来定。递进和转折关系都是以后为主。
(4).复杂段落,勾画重点词,连词成句,改造即成。
考点三: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看标题,标题表明内容。
2、抓文章的中心句、中心词,概括句(往往是第一段、末段的首句或尾句)以及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3、通过分段,看各段之间是何关系,并列关系相加,偏正关系以正为主。
考点四:如何归纳主题、中心思想:
1、分析写作背景,背景出主题出。
2、看标题,标题点明中心
3、看开头结尾的中心句:大都是议论、抒情句,这些句子的作用在结构上:总领下文、总结全文、承上启下、开篇点题、篇末点题;在内容上:突出主题、画龙点睛、揭示深化中心。4、抓文眼:因为文眼是文章中最精彩传神的词语或句子,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聚点,也就是中心词、中心句。
小说的主题应该从人物形象特征入手,通过故事情节来表现中心。
注意中心主题该深化要深化,要由小我向大我转化。
考点五:如何分析写 作 特 色:
1、结构布局上:
①、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②、首尾呼应。
③作铺垫、埋伏笔。 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运用倒叙、插叙。⑤、出人意料的结局。⑥结构严谨、清晰。⑦利用引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表现手法(写作方法)上:
①、以小见大。 ②、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
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④、景物烘托。 ⑤、对比、对照、衬托(正衬、反衬)。 ⑥欲扬先抑。 ⑦、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语言特色:
婉约动人,生动形象,清新优美。 ②、豪放粗犷。
③、诙谐幽默。 ④、夸张、辛辣讽刺的语言。⑤、朴素的语言饱含深情。 ⑥、大量运用修辞手法。 ⑦、句式骈散结合。 ⑧、含蓄深沉的语言。
表达方式上:
①、先叙后议。 ②、夹叙夹议。
选材剪材上:
①、详略得当。 ②、选材典型、新颖、别具一格。
考点六:如何说明关键词语、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和含义:
1、结构上的作用含义:
前后照应:
指对前文(含标题)作必要的回应,照应是针对前文说的。包含四种情况: A、首尾内容呼应 B、内容照应标题(开篇点题、结尾点题) C、前文作铺垫、埋伏笔,后文回应 D、前文设置悬念,后文回应。
两个概念:
伏笔:是对后文内容所作的暗示。伏笔是针对后文说的,文章往往同时使用伏笔和照应两种方法,即前有伏笔,后作照应。
悬念:引起读者期待心理并急于阅读下文的一种手段。一种是通篇设置悬念,贯通全篇:“前文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寻根究底——释除悬念”。另一种只是局部设置悬念。
②、承上启下。
③、总领下文或归结全文。
④、为后文作铺垫、为后文埋下伏笔(伏笔:见上文解释)。
⑤、与后文形成对比、对照,反衬后文,从而突出中心。
2、内容上的作用含义:
语境求解,紧扣中心主题分析。(文中开头结尾的议论抒情句,往往画龙点睛,点明升华主题)。
从修辞手法的作用上结合中心分析。(例:“小草青得逼你的眼”。“逼”字运用拟人,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小草的青翠,蓬勃的生命活力)。
③、找关键词,语境求解。(例:“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寻”字是无中生有,表现贾雨村阴险毒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