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1历史期末复习(1——4单元)提纲及习题++++课件.ppt

高一必修1历史期末复习(1——4单元)提纲及习题++++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必修1历史期末复习(1——4单元)提纲及习题课件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封建社会;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分封制;内容: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办法,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保证王权的稳定。;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流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清强化君主专制造成的影响:;封建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公民大会决定一切国家大事;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天朝田亩制度;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天下局面的出现??? B.国家机器的发展需要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历史人物的个人能力;4.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西周统治,导致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的根本因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周王室腐败无能;6.按西周宗法制的规定,下列不一定能成为相对血缘关系范围内的大宗的是(  ) A.周天子的嫡长子、嫡长孙 B.卿大夫的嫡长子、嫡长孙 C.诸侯的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 D.诸侯正妻所生育的儿子;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 材料三:(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四: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 ──(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的变化是什么?出现变化的标志又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指出西周时周天子和诸侯之间是什么关系?诸侯需要履行哪些义务?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出的变化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4)上述两种变化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1)变化: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奴隶社会的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或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标志:启继承父位。 (2)关系:上下级关系。义务:服从周王室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3)现象: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下降,从天下共主的威势地位变得不再受诸侯尊重。原因:春秋时期王室衰微,一些诸侯国壮大,分封制崩溃。 (4)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8、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 C.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11.下列有关郡县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郡县制是对先秦政治制度的发展 B.废分封、立郡县是秦二世灭亡的重要原因 C.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D.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4、隋唐两朝实行并完善三省六部制的根本作用是 ( ) A、削弱了皇权,有益于政治清明????????? B、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明确了官吏分工,提高了行政效率??????D、增加了政府职能机构,便于纳贤;17、材料题 材料一: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下逮以治天下也。 ??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唐太宗曾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 ──《贞观政要》 材料三: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 ──黄佐《南雍志》 材料四:清高宗(乾隆帝)曾说:“昔程子云:天下之治乱系宰相,此止可就彼时朝政闒冗者而言。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木偶旒缀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各朝统治者对宰相的态度是怎样的?有无本质的区别?(并说明有无本质区别的原因)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