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复习研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反射波 在不同密度的媒质分界面发生反射的波 2.透射波 地球物理学透射波即透过波 3.滑行波 入射角等于临界角且V2V1,透射波就会变成滑行波。 4.折射波 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出现滑行波和全反射。在分界面上的滑行波有另一种特性,即会影响第一界面,并激发新的波。在地震勘探中,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 ,也叫做首波 。入射波以临界角或大于临界角入射高速介质所产生的波 . 5.波前 振动刚开始与静止时的分界面,即刚要开始振动的那一时刻 6.射波前 7.均匀介质 反射界面以上的介质是均匀的,即地震波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 8.层状介质 指地质剖面是层状结构的,在每一层内速度是均匀的,但层与 层之间速度是不相同 9.振动图形和波剖面 某点振动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称为振动曲线,也称振动图。 地震勘探中,沿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也称波剖面。 10.同相轴和等相位面 同向轴是一组地震道上整齐排列的相位,表示一个新的地震波的到达,由地震记录上系统的相位或振幅变化表示。 11.时间场:因介质内任意一点坐标(x,y,z)确定波前到达这点的时间t而确定的标量场g(x,y,z)就是时间场 等时面:波前面就是等时面 12.视速度 当波的传播方向与观测方向不一致(夹角θ)时,观测到的速度并不是波前的真速度V,而是视速度Va。即波沿测线方向传播速度。 13. 离散付氏变换 14. 时间域 把信号表示为振幅随时间变化的函数,称为信号在时间域的表现形式。 15. 频率域 把信号表示为振幅和相位随频率变化的函数,称为信号在频率域上的表现形式。 16. 褶积 由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得到地震记录(输出相应) 17. 离散褶积 由离散的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得到地震记录 18. 互相关 用来表示两个信号之间相似性的一个度量,通常通过与已知信号比较用于寻找未知信号中的特性。 19. 自相关 随机误差项的各期望值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称随机误差项之间存在自相关性 20. 离散互相关 21. 离散自相关 22. 采样间隔 地震勘探中检波器接受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储存,需要 采样离散化,这个采样间隔就称为地震采样间隔。 23. 频率 单位???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24. 炮检距 激发点(炮)点到接收点(检)点的距离。 25.偏移距 指炮点离第一个检波器的距离,等于最小炮检距,μΔx 。 26.观测系统 观测系统是指地震波的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或激发点与接收排列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观测系统分单边和双边放炮两大类,以上两观测系统又可根据有无偏移距分为端点观测系统和有偏移距观测系统。 27.有效波 在地震勘探中反射纵波为有效波 28.干扰波:阻碍记录有效波的其它波 29.规则干扰波 具有一定频谱和视速度,能在地震记录以上一定同相轴出现的干扰波. 30.随机干扰波 表现为无一定频率、传播方向的干扰波,在地震记录上形成杂乱无章的干扰背景。形成形成因素很多,自然条件、激发条件、人为条件,如风吹草动、人的走动等;随机干扰也可能出现重复,如地表不均匀引起的散射。 31.多次波 一些往来于分界面之间几次反射的波 32.空间假频 对于最小视波长信号至少要有两个空间采样点,否则对其做傅里叶变换,会出现频谱混叠现象。即出现空间假频。 34.面波 波在自由表面或不同弹性的介质分界面附近观测到,其强度随离开界面的距离加大而迅速衰减的波。 35.地震组合法 利用干扰波与有效波在传播方向上的不同而提出的压制干扰波的一种方法。可以压制 规则干扰,也可以压制随机干扰。 36.震源组合 用多个震源同时激发构成一个总的震源 37.面积组合 38.不等灵敏度组合 39.多次覆盖 对同一界面进行多次追踪 40.动校正 在水平界面情况下,从观测到的反射波的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Δt1得到x/2处的t0时间,这一过程叫动校正或正常时差校正. 41.倾角校正 又称倾角时差校正,由于在反射界面倾斜的情况下,激发点两侧对称位置上接受到同一反射界面的时间不一样,存在倾角时差,对其进行的校正称为倾角时差校正。 42.倾角时差 由激发点两侧对称位置观测到的来自同一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旅行时差。 43.正常时差 炮检距不为0引起的时差。 44.全程多次波 :在某一深度界面发生反射的波经过地面反射后,向下在同一界面上又发生反射,并来回多次。 45.平均速度 地震波垂直穿过地层的总厚度与总的传播时间之比 46.叠加速度 根据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求得的速度叫做叠加速度。 47.均方根速度 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的当作双曲线,所求出的地震波速度称为均方根速度. 48.等效速度 地震波在垂直层面的方向旅行总时间与这组地层总厚度之比 49.层速度 指在层状地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