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应试归纳)
中华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应试归纳)
(一)四字成语包涵的丰富哲理
1守株待兔:把偶然当必然,把现象当规律。
2刻舟求剑: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3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4画龙点睛: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又如,“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5画蛇添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原本怎样,人们就应该如实地反映它,决不能主观地、任意地歪曲它。
6掩耳盗铃: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认为主现感觉决定客观存在,是荒谬的主现唯心主义。又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亦属此义。
7郑人买履:做事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终将一事无成。
8凿壁偷光: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的矛盾运动。
9舍本求未:颠倒主次矛盾关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
10庖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11纸上谈兵:割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片面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 。
12因势利导: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利用规律取得成功。
13田忌赛马:事物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量的变化,会引起质的变化.
14胸有成竹:认识了事物的规律,就会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15东施效颦:只单纯仿效形式,不研究实质内容。
16邯郸学步:共性的东西可以借鉴,但不可不顾个性,一味模仿,生搬硬套。比喻不动脑筋,一味模仿别人,结果弄巧成拙,闹出笑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还要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否则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又如,“东施效颦”、“囫囵吞枣”等同属此类。
17教学相长:矛盾双方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
18防微杜渐: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19好事多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0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21揠苗助长。 说明生物成长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受到惩罚。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基础;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到它的惩罚。
22量力而行。 是说在实际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做力不能及而勉强要做的事,使主观违背客观。
23对症下药。 符合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及“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万物无相异”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
24对牛弹琴。 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又如,“张冠李戴”、“照办照抄”、“一刀切”、“一风吹”等同属此类。
25竭泽而渔。 违背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事物前后相继发展过程的长远利益。又如,“杀鸡取蛋”、“毁林种田”等,同属此类。
26本末倒置。 这是违背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流与支流,主次颠倒。又如,“喧宾夺主”、“得不偿失”、“兼收并蓄”、“良莠不分“等,亦属此类。
27唇亡齿寒。 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同唇齿相依。又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同属此理。
28看相知命。 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把两种互不相干的事情强拉硬扯在一起,臆造出一种“联系“。又如,“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彗星,不祥之照”等,同属此类。37、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这是说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又如,“后生可畏”、“后来者居上”以及韩非的“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等,都包含了发展的观点。
29故步自封。 违背了发展的观点。看不到事物的变化、发展,而是用静止的观点对待事物。又如,“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以及董仲舒的“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等,都属于静止的观点。
30水滴石穿。 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即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的变化。又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契而不舍,金石可镂”等,同属一理。
31适可而止。 体现了适度的原则。由于两便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建设银行 推介会ppt.ppt
- 七年级语文上15课.doc
- 【课例】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
- 七上复习课件3.ppt
-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PPT课件.ppt
- 第13课宋元时期的重大发明.ppt
- 三上每课过关内容.doc
- 三上四单元测试题.doc
- 七年级第一单元自尊自信复习课件.pptx
- 第12讲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ppt
- 2025年拍卖师专业题集:拍卖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晋升路径试题.docx
- 2025年徐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汇.docx
- 2025年徐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及参考答案.docx
- 2025年经济师考试模拟试卷: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政策调整试题精选.docx
- 2025年徐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推.docx
- 2025年徐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审.docx
- 基于VR技术的景观方案沉浸式评价系统论文.docx
- 2025年徐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学.docx
- 2025年徐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完.docx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个人理财实战演练试题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