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型课题·郑州版
以微型课题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
蝴蝶振翅:一个精彩初显的故事——说运作
麻雀解剖:一则具体而微的案例——说要素
抽丝剥笋:一些必须辨明的问题——说品质
沙里世界:一片有待开发的风景——说生成
殊途同归:一脉分而后合的溪流——说研究
拾级而上:一条可达高处的便道——说升格;; 《道德经》:“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国教育报》2005年8月16日发表我市海安县白甸小学王存宝《微型课题,教育研究的“快乐便桥”》一文。; 在“九五”、“十五”期间,尽管我都参与或主持了省市级科研立项课题的研究,但我仍对“微型课题”情有独钟,“忙里偷闲”先后完成了近二十项“微型课题”的研究。
;; 虽然微型课题的开口小,仅能触及新课程的某一点,甚至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细节,但丝毫不会影响它的价值,因为它是在完成量的囤积,它能让新课程理念烙上“我”的印记,这是教师所需要的教育科研,也是教师能完美操持的教育科研。
;海安县白甸小学
“微型课题”研究“宣言”
; 海安县教科室主任陈萍主持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区域推进“微型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 全市各地各校热情响应“海安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毗邻海安的如皋市更是后来居上,“微型课题”研究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内涵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助推力。
;集中开题,集体“会诊”;;在两代人的“对话”中培养学生“感恩心”的研究;;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技巧研究;;; 南通市(含下属县、市、区)在运作“微型课题”研究方面的几点做法或许对其他地方教育科研工作会有所启发:
1,点上发现经验,面上加以推广。
2,行政大力推动,学校着力管理。 (制度保障、奖惩跟上、机制促进——个人研究与合作研究)
3,课堂作为依托,活动提供平台。
4,允许存在差异,鼓励多元发展。
; 1979年12月,气象学家洛伦兹在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演讲???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丛林的一朵花瓣上轻轻扇动一下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飞。细小的因素与看似完全不相关的巨大复杂的变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因果关系,这就是蝴蝶效应。
如果王存宝老师就是那一只“蝴蝶”,那么他的“振翅”是不是也能引起一场教育科研乃至教育质量发展的“龙卷飞”呢?;;《教师“口头禅”现象成因分析与矫治对策研究》实施简案
研究缘起:
我在做教师时,发现自己经常不经意间就冒出一两句“口头禅”,如“是不是”、“对不对”,等等。
; 到市教科研中心后,在各地听课时,我发现这种现象也非常普遍。有的纯粹属于教师个人的语言习惯;有的出于心理方面的原因,譬如在紧张焦虑之中,最容易口不择言,经常无意识地冒出一些毫无意义的词句;有的其实还表现了教师内心深处的教育理念,譬如,听一位新教师上一堂高中语文课,她许多次说出诸如“你给我……”,“给大家X分钟……”之类的话,这或许能说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等新课程理念对她来说还“春风不度玉门关”。; “口头禅”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它有不少消极作用,如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容易导致学生分心或者造成他们厌烦的心理;使教师教学形象有所损害……总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目的或意旨:
通过研究,使“口头禅”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释”与矫治,进而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面貌,彰显教师的教学风采。;研究方法:
一是调查法。听不同年级、年龄、学科教师的课共不下于20节,除采用一般听课方法,还随时记录上课教师“口头禅”的具体语词、频次、易发情境等,然后进行归纳,力求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二是访谈法,也可以是“沙龙法”。征询访谈对象对“口头禅”现象的看法,和他们商讨改变的策略,等等。有时还可以举办小型论坛,集体“会诊”。; 三是文献法。可以通过“google”、“baidu”两个搜索引擎,先以“口头禅”,再以“口头禅 心理”、“口头禅 教师”、“口头禅 课堂教学”、“教师 语言艺术”等为关键词,努力找到最多的有效信息;还可以到学校图书馆,查阅《演讲学》、《演讲与口才》等书刊,其中一定有相关材料。; 四是“实验法”。如果有条件,可以与心理老师等一起进行一些“实验”。如,一位心理医生请一个口吃严重者故意把话说得更结巴,结果一周后久治难愈的口吃现象大大减轻。仿此,亦可用“实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