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理论反思

教育理论反思 前西岗中心小学 张贞珍 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处理不当 长期以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几乎一直是以矛盾、对立的形态存在着,教育实践界往往指责理论界常在书斋里做学问,没有给实践界以适当的关注,阐发的理论不能解决实践问题;教育理论界也常有抱怨,认为实践界一会儿一个口号,一会儿一个热潮,无视理论的存在,实际上许多实践上认识不明的问题在教育理论中早就解决了。两者互不相让。 两者关系的处理不当,有着颇为复杂的原因,但其中之一是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模式本身存在着一定问题。解放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大体是以前苏联为借镜的。虽然近年来试图摆脱这种模式的羁绊,但总体上并不成功。从解放之初大力宣传前苏联的教育理论,把经验总结作为教育理论发展的几乎是唯一的土壤,到1957年至60年代初中国化教育理论的追求,再到“文革”期间教育理论的语录化和教条化,然后再到70年代末至80年代,恢复“文革”前的教育理论并打开国门看世界。这个历程,大体上反映出的是教育理论缺乏自主意识,主要依附实践发展的过程。 教育理论研究中所存在的这两种极端表现,反映出理论本身还不够成熟,还没有能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一定的平衡机制。如果用历史的眼光来看,从我国解放后几十年教育理论发展历程来考察,可以说,这两种不同模式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必然结果。历史的烙印与现实的客观需求,使得理论界自身也产生了分化。问题在于:这种模式短时期的存在可能是合理的,而从长远来看,则实属不合理。尤其是教育实践的发展,是不会坐等理论的成熟的,它随社会的变革而变革,随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而理论的“悬缺”现像势必会影响实践的运行。对此,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毋庸讳言,理论与实践之间需要有一定的张力,理论归根结底来于实践,归根结底是要回到实践中并指导实践的。理论工作者只有脚踩理论与实践这两艘船,才能使自己的理论在实践中不再只有“灰色”的色调,才会有更旺盛的生命力,也才不会只成为实践的“应声虫”,被实践界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惜哉,这样的理论在教育界实在是太少了。 二、缺少对各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 由于教育理论自身的独特性,使教育理论的发展不得不注意从其他学科中吸取营养。这对教育理论来说,既是一件幸事,又是一件憾事。其“幸”在于:教育理论可以在其他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可以充分地关注其他学科的境况,不断地充实自己;其“憾”在于:由于过多地依附于其他学科,所研究与探讨的问题可还原为哲学问题、心理学及社会学问题等,使其自身独特的对像域反而被遮蔽住了。近几年来,不少学者注意到了教育理论正逐渐地蜕化为其他学科领地的现像,也正是有鉴于此而得出的认识。 三、缺少对教育自身问题的研究 对教育自身问题缺乏研究的另一种表现是:我们对课堂、课程、教学、师生交往等知之甚少,除了解放后,学习前苏联的教育学,认识了一些教学原则、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以及近几年来出现了几本课程论、教学论等之外,几乎没有什么长进。因为许多这方面的论著,或就课程、教学等一般的抽像的意义谈些认识,或译介西方的一些研究,或汇总前苏联与我国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除此之外,并没有使我们对教育中的这些独具特色的方面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课堂、课程、教学,可以说是教育这种活动得以确立的基石,是教育理论独有的研究领域,它们也应该是教育理论最具活力的部分。迄今为止,我们对如何研究课堂不甚了了,对课堂活动的诸多方面如师生交往、教学组织形式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课程中文化的运作过程、课程的意识形态特色、课程社会学、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如何关联等几乎懵然无知。这样一来,所产生的结果是使得教育理论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显得较为稚嫩,经验性的东西所占比重甚大,缺乏自立于社会科学之林的根基。 对教育自身问题缺乏研究的第三种表现是,不加思索地引入其他领域的认识与见解,缺乏独立意识和批判能力。教育理论研究在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间,几乎一直受制于其他领域,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以前的自不待言,如哲学界讨论本质问题,教育理论界也讨论教育的本质问题(当然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还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现在科学界一提“制度创新”,教育理论界一些人也跟着喊制度创新,并没有仔细分析在教育界,制度创新受制约的因素以及其独到的特色和已有的教育传统;别人一喊“学习的革命”,一些人也跟着喊“课程的革命”、“课堂的革命”甚至“教育的革命”,好像“课堂”、“课程”、“教育”的命好??革”得很?!盲从,就意味着理论自身生命力的丧失,就意味着理论把握与建树能力的降低,同时也意味着把自己头脑的思维空间让渡给了他人。 谈理论研究的缺失,无疑是自我揭短,向世人展示教育理论界的“硬伤”,但我总认为,暴露比隐藏好,真诚比虚伪好,研究者如果没有这种自我意识,只是一味地“粉饰太平”,自我感觉好的不得了,那么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