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章节 微生物分类和鉴定
第九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地球上的物种估计大约有150万,其中微生物超过10万种,而且其数目还在不断增加。;生物分类的二种基本原则:;章节内容;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命名(nomenclature):是根据命名法规,给每一个分类群一个专有的名称;;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根据Carl Woese的
理论,现在还在界
之上使用域(domain) ;常用的细菌分类学术语:;Bacillus subtilisASI.398;3)型(form或type):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二、微生物的命名;由于细菌分类单元的划分缺乏一个易于操作的统一标准,
为了减少因采用不同标准界定分类单元所造成的混乱,
细菌系统分类也像其他生物分类一样采用“模式概念”;第二节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利用16SrRNA建立分子进化树的美国科学家
Carl Woese ;三、rRNA和系统发育树;2. 特征序列或序列印记(signature sequence);3. 系统发育树(phylogenetic tree);16 S r RNA系统发育树;1)生命的第三种形式——古生菌;2)建立16 S r RNA系统发育树的意义;b)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正确衡量生物间系统发育关系的方法;;;不可培养微生物(uncultured microorganisms);3)三(界)域生物的主要特征; 随着越来越多的微生物的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人们发现生物在进化中存在着非常广泛的水平基因转移现象,很多科学家都认为不能仅靠对16SrRNA的序列比较来确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还必须借助各种信息对这个进化树进行改进。; 一项新的研究指出,在我们体内的每个细胞中有 40 个左右的细菌基因,这个由细菌到人类寄主的所谓的“横向转移(lateral transfer)”给进化生物学带来了极大的问题。 ;第三节 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一、 原核微生物分类系统;1923年以来已出至第九版(1994);
第九版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设立35个群,将古细菌部改编为5个群,全书描写了约500个属。
划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 具细胞壁的革兰氏阴性真细菌
第二类 具细胞壁的革兰氏阳性真细菌
第三类 无细胞壁的真细菌
第四类 古细菌 ;(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界Ⅰ:古细菌(Archaeota)
部1:热变形菌、硫化叶菌、嗜压菌(Thermoprotei、Sulfolobi、Barophiles,21属36种)
部2:产甲烷菌(Methanogens,21属97种)
部3:盐杆菌(Halobacteria,14属50种)
部4:热原体(Thermoplasma,2属4种)
部5:热球菌(Thermococci,5属19种)
;界Ⅱ:真细菌(Bacteria)
部6:产液菌(Aquifex)和相关细菌(3属5种)
部7:栖热袍菌(Thermotoga)和Geotogas,9属22种)
部8:异常球菌(Deinococci,1属8种)
部9:栖热菌和归属不明的属(Thermi,10属21种)
部10:产菌黄(Chrysiongenes,1属2种)
部11:绿屈挠菌和滑柱菌(Chloroflexi和Herpetosiphons,5属11种) ;界Ⅱ:真细菌(Bacteria)
部12:热微菌(Thermomicrobia,1属2种)
部13:蓝细菌(Cyanobacteria,69属73种)
部14:绿菌(Chlorobia,6属17种)
部15:α-变形细菌(α-Proteobacteria,117属392种)
部16:β-变形细菌(β-Proteobacteria,53属204种) ;界Ⅱ:真细菌(Bacteria)
部17:γ-变形细菌(γ-Proteobacteria,150属854种)
部18:δ-变形细菌(δ-Proteobacteria,39属128种)
部19:ε-变形细菌(ε-Proteobacteria,6属56种)
部20:梭菌(Clostridia)和相关细菌(73属403种)
部21:柔膜菌(Mollicutes,10属191种)
部22:芽胞杆菌和乳杆菌(Bacilli和Lactobacilli,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