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洁毕业论文科学探究能力.doc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蔡美洁毕业论文科学探究能力

PAGE  PAGE 67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研究 作 者: 蔡美洁 导 师: 李春密 系别、年级: 物理系2001级 学科、专业: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完成日期: 2004年5月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摘  要 随着现代科学教育改革的发展,科学教育的目标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科学探究体现了物理学的本质,进行科学探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分析和探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其发展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的需要。通过分析已有的探究教学、探究能力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本文试图以“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特点和发展”为研究主题,为在中学进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一些测评、反馈与指导。 本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系??地研究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概念和结构。根据已有的科学探究定义及学科能力的理论,我们将科学探究能力定义为使学生顺利完成一系列探究性活动的心理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结构模型。该模型有三个维度:科学探究能力的品质(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科学探究的内容(科学现象、科学规律、科学概念、科学问题)和科学探究过程的7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评估)。根据结构模型,我们确立了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32个指标。 (二)根据32个指标,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调查。先在北京做小范围预测,再在西安进行了大范围调查,调查的对象是初二至高三的学生,共收回有效问卷595份。在此基础上,分析统计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趋势、校际差异和性别差异。 (三)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学生科学探究各要素的实际情况,针对各个年级,我们分别设计一套测试卷。根据测试卷的回答情况,归纳总结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若干要素的现状和特点。 根据以上研究,我们得到的结论是: 1.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趋势是波动变化的,高二年级最高,高三年级最低。各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初二和高三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离散程度比较高。 2.科学探究能力的五个品质随着年级的增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高中阶段比初中阶段有所增加,高三时稍微降了一些。其中深刻性水平在各个品质中得分最高,发展也是最稳定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水平发展得比较缓慢。 3.科学探究过程七个要素中,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这个环节发展得最好,其次是交流与合作、分析与论证能力,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是猜想与假设。这七个要素在初中阶段发展比较缓慢,高中发展快一些,尤其是学生的评估能力发展的速度最快。 4.重点学校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略好于普通学校,但是他们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从各个年级情况看,他们的差异主要在高一和高三年级。从各个品质发展情况看,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在高中阶段发展趋势出现显著差异。 5.男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总体水平略好于女生,他们的差异主要是在高一、高二年级,但是他们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趋势相近。从各个品质男女生发展情况看,除了独创性品质男女生在高中阶段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品质存在差异但不显著。 (四)我们对本研究的结论、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根据研究结果,结合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对当前的探究教学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科学探究、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品质、科学探究过程的7个要素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reformatio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science inquiry, the attitude towards science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Science inquiry embodies the nature of physics, with which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physical world more clearly. The research on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science inquiry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physics teaching, but also the requirement to realize the overall aims of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science inquiry. Havi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