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与治疗的论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与治疗的论文.doc

  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与治疗的论文 【摘要】 目的 总结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治经验,以提高其诊疗效果。方法 对6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胆总管梗阻和化脓性胆管炎是本病的主要病因。(2)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及白细胞增高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3)早期诊断,充分引流是治愈的关键。结论 (1)细菌性肝脓肿是常见病。(2)辅助检查首选b超。(3)b超引导下行脓腔穿刺抽脓简单易行,疗效良好,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 细菌性肝脓肿 诊断 穿刺术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n bacterial liver abscess (a report of 60 cases)   he dao-li,zeng qing-feng.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guilin,guilin 541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n bacterial liver abscess.methods 60 patients ain and mon causes of bacterial liver abscess.(2)chill,high fever,hepatalgia and the increase of leukocyte ian and mon clinical features of bacterial liver abscess.(3)early diagnosis and effective drainage on disease.(2)b-ultrasonography is the first choice in plementary examinations for patients ica puncture is easy and effective for primary hospital.   [key 。经x线透视30例,诊断肝脓肿6例(20%)。经mri肝脏检查12例,诊断肝脓肿11例(92%)。经ct肝脏检查12例,诊断肝脓肿10例(83%)。60例病人误诊为:胆囊炎3例(5%),膈下脓肿3例(5%),肝炎2例(3.3%),右侧胸膜炎2例(3.3%),右肾周围炎1例(1.7%);以临床不明原因发热待查6例(10%)。   1.4 治疗方法 本组7例非手术治疗,脓肿直径lt;3 cm,抗生素使用头孢唑啉、头孢曲松、甲硝唑等,均治愈。40例在b超引导下行脓肿穿刺抽脓,首先选择距脓肿最近的b超皮肤界面垂直穿刺,确定穿刺针已进入脓腔有脓液抽出时,应尽量将脓液一次完全抽出,行脓液培养+药敏试验,然后向脓腔内注入大量的生理盐水及0.5%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到颜色变清为止,再向腔内注入头孢曲松2.0 g。后经临床治疗5~7天再次b超复查,如病情需要可再次重复穿刺,并根据药敏选用敏感抗生素。穿刺次数2~6次/例,治疗过程顺利,治愈40例,临床获得较满意效果。13例行剖腹探查,经腹腔引流术,1例行左肝叶切除。笔者采用剖腹探查,经腹腔肝脓肿切开引流手术入路。选择右肋缘下斜切口或右侧经腹直肌切口,入腹腔后首先探查肝脏脓肿的位置、大小及数目,在脓肿波动处周围用棉垫妥善保护,先穿刺回抽,见有脓液抽出后送部分脓液作菌培养及药敏,在脓肿相应较低的位置处切开,吸出脓液,清除脓腔内的坏死组织及脓栓,对较大的脓腔可进行冲洗,然后置引流管于脓腔,缝合引流管周围的肝脏切口。必要时可将部分大网膜提起缝合固定其周围,以防止脓液漏入腹腔,同时腹腔(一般多在肝下)放一条多孔胶管引流。多发性的肝脓肿,可在脓肿切开处用手指轻柔地将相互的间隔分开,以便利引流。术后5~7天行b超复查,检查脓腔是否逐渐变小或腔内有否残余脓液。在确定脓腔消失,病人一般状态已得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才可拔除引流管。对脓肿较大,置管较深的脓腔,可根据脓液减少情况将引流管逐渐外拔,避免一次拔出使肝内形成死腔。术后可根据不同情况,从引流管向脓腔内注入适量的抗生素。   1.5 结果 本组60例病人,58例治愈,2例术后因合并败血症、肾衰竭等并发症死亡。   2 讨论   2.1 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因 以往多认为肝脏的血运25%~30%来自肝动脉,70%~75%是来自门静脉[2]。因此,当化脓性阑尾炎、憩室炎、盆腔炎及痢疾等疾病时常会引起门静脉炎,这时细菌可随门静脉进入肝脏而引起细菌性肝脓肿。1938年ochmer就曾提出化脓性阑尾炎是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病因[3]。但由于近年来抗生素广泛而有效的应用及手术治疗的进步,并发门静脉炎的发病率显著下降,而胆道梗阻和继发感染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