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中的应用的论文.doc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中的应用的论文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关键词】 腋静脉;留置针;新生儿
静脉输液是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对于早产儿和病情危重的患儿,选择一种良好的输液途径,维持稳定的输液速度非常重要,以往新生儿静脉穿刺常选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腹壁浅静脉[1]。随着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发现这些部位静脉穿刺后留置时间不长,容易发生液体外渗、静脉炎等。2003年我科开展了腋下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并从腋静脉定位、穿刺方法、送管方式、置管期间护理等方面不断探索、比较和总结,逐渐提高了腋静脉穿刺技术,在工作中也体会到腋静脉输液带来的诸多优点。
1 腋下表浅静脉解剖特点
腋静脉即为贵要静脉的延续,起始在腋腔下部,沿腋窝中点稍外上方向胸壁前行,在第1肋外缘延续为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在起始段位置较表浅,与腋动脉伴行,全长均位于腋静脉前内侧,当上肢外展时腋静脉位于腋动脉的前面。
2 操作方法
2.1 腋静脉定位有3种方法 (1)一部分腋静脉能隐约可见。(2)触摸腋动脉搏动点,在搏动最明显内侧0.3 cm左右腋窝下方进针。(3)腋动脉搏动触摸不满意,可在腋窝中点(相当于上肢自然下垂时与胸壁交界的皱褶处,以此线的中点作为腋窝中点)内0.2~0.4 cm,下1.0~1.2 cm交界处进针[2]。
2.2 穿刺方法 患儿平卧,头偏向对侧,将穿刺侧手臂轻轻拉直背伸,使之与身体纵轴成110°~160°[3],腋窝呈水平暴露,不用止血带,左手拇指与其余四指轻握该侧三角肌下缘,使腋窝处皮肤绷紧,常规消毒皮肤后将留置针在腋窝下方以8°~12°进针,见回血后采用单手送管退针芯法(用拇指弹送外套管,食指掌面退针芯),透明敷贴固定,手臂恢复自然位置。.cOm
2.3 证明穿刺成功与否的方法 将留置针软管送入腋静脉内,拔出针芯回血通畅,接液体后滴注顺利,患儿安静无不良反应,证明穿刺成功。若误入动脉回血成冲击状,颜色鲜红,液体不滴,推注药液时阻力大,腋下局部皮肤呈树枝状苍白,应立即拔出,棉签按压3~5 min。
2.4 更换套管针的标准 发生渗漏、感染、静脉炎或已留置7 d以上。
3 讨论
3.1 腋静脉留置输液的优点 腋静脉管径粗大、走形直,留置针套管进入血液后漂浮在血管内,减少了留置针套管对血管壁长时间的机械性摩擦,经腋静脉输液保留时间长平均5~7 d[4],而头皮静脉或四肢浅静脉管径细,穿刺保留时间短平均2~3 d。因此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少了患儿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损伤,从而减少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有利于长时间输液治疗,尤其对于早产儿、窒息伴有兴奋或颅内出血的患儿,采用腋静脉穿刺可避免因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不必要刺激,使患儿保持安静,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也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经腋静脉输注高浓度、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如:钙剂、多巴胺、静脉营养等外渗几率小,因为中心静脉粗大、血流快,可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从而保持了血管的完整性,减少了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输多巴胺时局部皮肤无特殊改变,而经头皮或四肢静脉输注多巴胺时局部容易发白,长时间留置易出现静脉炎甚至皮肤坏死。
腋部的活动幅度相对较小,并且腋静脉位置隐蔽,不易被患儿抓掉,安全性较高,经x线观察即使手臂下垂留置针也不会打折[4]。另外,腋静脉穿刺还可作为外周动静脉换血通路。
3.2 护理体会和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是防止感染的重要保障,手臂拉直背伸时不可强力牵拉,防止上臂意外损伤,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变化,腋窝组织松软,少量渗液时不易被发现,应经常对比触摸两侧腋窝、腋下至腰际间范围的质感,以便及时发现渗漏。
准确定位血管走行,进针角度不宜大于30°, 进针速度宜慢,以免刺穿血管,送管方式也很重要,单手送管成功率较高,因左手始终能绷紧皮肤,避免穿刺处皮肤松弛致血管滑动以及上肢固定不牢导致针芯刺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正确粘贴敷贴,将穿刺点置于敷贴中央,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敷贴,不会引起局部皮肤张力的改变[5]。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根据临床观察,边推边退的封管方法存在弊病,很难掌握均匀退针速度,容易造成负压封管,导致凝血堵管,而只将针头斜面进入留置针肝素帽内,均匀推入封管液,则不会引起负压封管,封管液肝素浓度5 u/ml。
操作禁忌:腋下表浅静脉相对较粗,靠近大血管,应用留置针时若液体滴入不畅,切勿用力挤压输液管,否则可将小凝血块强行挤入血液循环中而发生栓塞,静脉推注时避免用力过猛,防止血管内局部压力骤增,管壁通透性增加,造成液体外渗。
腋静脉拔针角度不宜过大,动作宜轻,拔针后按压时用棉签垂直压迫,避免把上肢的全部血液循环阻断而发生危险,拔针后注意血管的保护以增加第二轮穿刺成功率。
总之,腋下表浅静脉在危重患儿静脉留置针的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怒江州福贡县义务教育教师专项招聘真题.docx VIP
- 《搭石》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ppt VIP
- 《海岸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标准》GBT51464-2024知识培训.pptx VIP
- AQT3034—2022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pdf VIP
- 巴中市巴州区事业单位考试考试题库2024.docx VIP
- 小学数学新西师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4秋).doc
- 2025年秋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docx
- 《第4单元 花卉盆景技术——水仙盆景的设计与制作课件》初中劳动技术沪科教版七年级课件7216.ppt VIP
- 2025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做学习的主人》教案设计.docx VIP
- 惠普 HP E87640 E87650 E87660 彩色数码复印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