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6题10 酸碱盐性质的探究(预测题)
试卷第 =page 4 4页,总 =sectionpages 5 5页
试卷第 =page 5 5页,总 =sectionpages 5 5页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某科学兴趣小组要在实验室制取一定量的MgSO4.同学们分别在实验室里找到了以下四种反应物,其中不能通过与稀硫酸反应制得MgSO4的是
A.Mg B.MgO C.Mg(OH)2 D.MgCl2
2.下表是常见的几种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解离出来离子的情况,根据表中信息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溶液酸盐碱HClH2SO4NaClNaHSO4NH4ClNaOHNH3?H2O解离出来的离子H+,Cl﹣H+,SO42-Na+,Cl﹣Na+,H+,SO42-NH4+,Cl﹣Na+,OH﹣NH4???,OH﹣A.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H+的物质一定是酸
B.在水溶液中解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物质一定是盐
C.碱溶液中一定存在金属阳离子和OH﹣
D.盐溶液中一定存在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
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对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继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分析推断】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但其中是否含有氯化氢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若剩余溶液显酸性(含有H+),说明含有氯化氢。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过程】将剩余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微热后冷却到室温。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_
现象:溶液变为 色
溶液显酸性(含有H+);溶质中有氯化氢。
乙同学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锌粒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石灰石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化学探究小组用HCl与大理石反应研究影响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实验温度为25℃、35℃;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每次实验取用含碳酸钙60%的大理石10 g;所用H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9.125%、18.25%,每次实验HCl溶液的用量为20mL(假设两种溶液密度均为1 g/㎝3;大理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提出问题】:影响HCl与大理石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做出猜想】:
猜想一:大理石规格;猜想二:所用HCl溶液的质量分数;猜想三: 。
【实验探究】: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方案并实验。
实验
编号T/℃大理石
规格HCl的
质量分数完全反应
的时间/s实验目的①25粗颗粒18.25%160(I)实验①和②探究同体积下HCl质量分数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II)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④探究大理石规格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②210③35粗颗粒18.25%60④100【得出结论】: 。
5.某同学欲探究市售 “双钙防蛀”牙膏、“皓清”牙膏和牙粉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
(1)牙膏和牙粉均是由摩擦剂、活性剂、香料等成分构成。
(2)常用的摩擦剂有极细颗粒的碳酸钙(CaCO3) 和水合硅酸(SiO2·nH2O)等
(3)牙膏和牙粉中除了碳酸钙以外,其它物质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实验一】探究“两种牙膏和牙粉中是否都含有碳酸钙?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
如图所示,取三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待测样品,再分别加入适量R 溶液。R 溶液是 。A试管中无明显变化,
B和C试管中有无色气体生成。②将B和C试管中生成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Ⅱ: 。实验结论: 。
【实验二】比较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组装两套下图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