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基数”征缴:统筹养老金筹措的新思路
PAGE
PAGE 6
“双基数”征缴:统筹养老金筹措的新思路
[摘 要] 统筹养老金征缴困难的重要原因,在于制度设计的养老负担超过了很多企业的承受能力。作为解决这一困难的新思路,笔者主张,统筹养老金的筹措除保留代际之间的互济功能外,还应增加企业间互济这一新渠道,即在一定的缴费率空间里,盈利多的企业多缴一点,盈利少的企业少缴一点。这种“双基数”征缴办法,使企业养老负担的一部分与职工工资总额挂钩,另一部分与企业利润水平挂钩,从而使养老金给企业造成的财务负担更合理,也能实现更高的征缴率。
[关键词] 统筹养老金 征缴 双基数
养老金从收入再分配的角度,可以分为社会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社会统筹养老金具有代际分配功能,个人账户养老金则具有个人生命周期内再分配的功能。个人账户养老金采取“自我积累,自我保障”的原则,权益与义务对等,再加上一般采取事先扣除的方式由企业代缴,所以个人账户养老金一般能做到按时、足额征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社会统筹养老金的征缴,总体情况则令人担忧。“许多企业无力缴纳或以多种方式拒绝缴纳社会保险费,1997年养老保险费全国平均收缴率为90.7%,1998上半年为82.6%,收不抵支的省市区17个,到第三季度收缴率下滑至77%,收不抵支的省市区有25个。”[1]“1998年企业累计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318亿元,1999年达到388亿元,到2000年6月已达414亿元。逃费问题使养老保险统筹账户收不抵支、个人账户成‘空账’和缴费率上升。”[2]
造成这种局面的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基本原因在于,现有制度的养老负担超过了很多企业的负担能力。“面对过高的缴费率,很多企业实在是无力缴纳。”[3] 从制度设计上看这一问题,除了当期制度转轨成本仅由当期企业负担的不合理因素外,目前完全以工资总额为计缴基数(缴费率为职工工资总额的20%)的办法,完全没有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即盈利水平)。鉴于制度设计的这一缺陷,我们认为,统筹养老金不仅要有代际的互济性,也应发挥企业间的互济作用。由此出发,我们认为,统筹养老金的筹措应采取新的思路,即由单基数(仅以职工工资总额)征缴改为双基数(即同时以职工工资总额和企业总利润为基数)征缴。
一、统筹养老金的代际互济
与个人账户养老金在个人生命周期内再分配的功能不同,社会统筹养老金具有代际分配的性质,即在某一时点上,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由在职职工供款。因而,社会统筹养老金可以看成是在同一时点上不同群体间的转移支付,具有代际间互济的性质。
如图1所示,横轴X表示老年人收入水平,纵轴P表示某一收入水平的人口数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
P(Xmax≤X≤Xmin)=1,整个正态曲线的面积为1;
P(X=Xi)表示收入水平为Xi的人口比重;
P(XXi)表示收入水平低于Xi的人口比重,如P(XX1),在图中表示为阴影部分的面积;
U表示老年人平均收入水平;
描述X的离散程度,越大,表示收入水平越不均匀,图形就越平,越宽,如曲线1;越小,表示收入水平越均匀,图形就越尖、越窄,如曲线2所示。若=0,则所有老年人都处于同一水平,图形为一条直线,用概率表示为P(X=U)=1。
P
曲线2
曲线1
A X
Xmin X1 U X2 Xmax
图1:社会统筹养老金代际转移效应
如图所示,曲线1为完全个人账户下的老年人收入(假设老年人收入全部来自于养老金)曲线,从图形可以看出,该曲线的方差()较大,收入差距较为悬殊;经社会统筹养老金的转移支付后,图形由曲线1变为曲线2,从图形可以看到,P(XX1)=0,P(XX2)=0,即原来的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消失,全部老年人口的收入水平落在区域D={X:X1≤X≤X2}内,这一区间的全距(X2-X1)显然比原区间的全距(Xmax-Xmin)要小,这意味着老年人口的收入水平更趋近于平均收入水平U,P(X=U)比原来更趋近于1。可以看出,社会统筹养老金的代际互济功能使老年人与其他社会群体的收入差异减小。
二、统筹养老金的企业间互济
如前所述,目前企业欠缴养老费的现象严重的重要原因,在于以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的养老费,严重超出了部分经营情况不理想企业的负担能力,从统筹养老金具有互济性质的角度来化解这一难题,就应该拓宽互济的领域,引入企业在统筹养老金上的互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