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教程.pptx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教程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Reading books 1B443 大家知道读书时要做到些什么吗? How do you know? ? 读书有三到 原文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读书有三到 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只要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朱熹 朱熹简介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1]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那么三到到底都是哪三到呢? ? 读书有三到 读书有三到 眼到 口到 心到 读书时眼应专注与书本,不去观察其他的东西。 读书时最好要小声的读出来,加深对书本的印象。 读书是一定要用心,不可三心二意,用心体会书中的每一处细节。 古今中外的著名学者都十分重视读书,在中国阅读史上,勤学苦读的感人事例层出不穷,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韦编三绝”等等,这些故事数千年来曾激励过读书人发愤读书,积极进取 阅读具有诸多的好处,我们应该让读书成为一种心灵的需要和精神的渴求 读书是最好的休闲方式,法国学者孟德斯鸠说:“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 读书是人生的最大乐趣,中国古人有言:“闭户拥书不羡南面王。”书籍是人类的朋友,读书如同交友。读新书如同结识新朋友,读已读之书如同老友重逢 清朝金缨说:“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发现心灵上的朋友,环境再险恶也不会使人感到孤独寂寞。读书具有教化的功能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书是智力上的体操,可以益智去愚 美国人梭罗说:“阅读,是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读书可以励志。从整体上讲,“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个体上讲,书籍是个人改变命运的钥匙 刘向说:“砥砺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全;诗书壁立,非我也,而可以厉心。” 读书具有慰藉功能。读书具有减轻灵魂痛苦的慰藉功能。正如意大利但丁所说:“我在悲痛时想在书中寻找安慰,结果得到的不仅是慰藉,而且是深深的教诲,就像有人为了寻找银子,竟然发现了金子一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知识加上智慧必然化生出超越与创新。如同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人类智慧和知识的形象将在书中永存,它们能免遭时间的磨损,并可永远得到翻新。” 如今,我们每天能静下心读书的人真的不多,而阅读的人很多也只是停留在“浅阅读”。在晚上或者周末的休闲时间里,我们可以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慢慢品味里面的乐趣,放下杂碎的琐事,尽情地遨游在书海中,让阅读成为我们每天的习惯! 苏东坡曾写过一诗,其中有“读书喜见面,未饮春腹生”一句。把读书的好处讲得既含蓄又浅白。他读书如喝下腹中的美酒,暖融融的。这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呀! 这样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