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禅一味_论中国的禅茶文化.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茶禅一味_论中国的禅茶文化

· 文化研究 ??????e?????????? 茶禅一味——论中国的禅茶文化 ■史修竹江南大学食品贸易与文化专业 ?摘??]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它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儒、道、释文化,其中又与佛教文化的渊源及深。佛教弟子从魏晋 时期就开始种茶、饮茶,对饮茶之风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将茶文化与禅文化融合形成禅茶文化,即“茶禅一味”的理念,对后世 影响深远。本文将从饮功、修行、顿悟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分析“茶禅一味”的深刻内涵。 ?丶?蔧茶禅一味佛教茶文化 作者简介:????????1986??4??????????????????????????????????????????????????????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食茶、饮茶的 汉代《神农食经》曰:“茶茗宜久服, 体验和感受。唐代《封氏闻见记》载,泰山 历史有几千年之久,唐代陆羽在《茶经·六 令人有力悦志。又曰:茗,苦茶,味甘苦, 灵岩寺降魔师“学禅务于寐,又不夕食,皆 之饮》中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微寒,无毒,主痰疮,利小便,少睡,去痰 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 闻于鲁周公”。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中也 渴,消宿食。” 仿效,遂成风俗”。在唐宋时期的名刹古寺 有神农尝百草的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 三国魏吴普《本草》:“茶苦,味苦 都设有“茶堂”、“茶寮”,禅僧们在这里 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当此之 寒,主五脏邪气,厌谷,胃痺 ,久服安心益 讨论佛理禅道,切磋经论,招待施主宾客, 时,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可见,中国 气,聪察少卧,轻身不老。” 啜饮香茗,使饮茶之风传播至民间各个阶 人在上古的神农时代就已经认识到了茶的药 南北朝任昉 《述异记》:“巴东有真香 层。 用功效,并开始食用或饮用茶。在中国人饮 茗,煎服,令人不眠,能诵无忘。” 佛教坐禅饮茶不仅使饮茶之风盛行,同 茶的过程中,不断的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 唐代《唐本草》:“茗味甘苦,微寒, 时也推动了茶叶种植的普及。从汉代开始, 融入茶中,使茶成为中国人心中不可取代的 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 佛家开始在寺院中种植茶叶,以备饮用和待 文化饮品。从这个角度来说,茶文化可以看 少睡。” 客之需。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佛教 做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从茶文化中可以 宋代苏东坡《茶说》:“浓茶漱口,既 己传入我国,当时庐山寺院多达三百余座, 看到儒家文化所追求的的礼仪规范,儒雅风

文档评论(0)

5611907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