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情况剖析
PAGE
PAGE 15
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分析
王加启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近几年,奶业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2008年发生婴幼儿奶粉事件,2009年底又出现多起乳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表明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决定我国奶业生死存亡的首要问题,政府监管缺失已经成为奶业质量安全管理最大的漏洞,技术监测体系不健全已经成为奶业质量安全管理最薄弱的环节,非法添加违禁物质已经成为奶业质量安全管理最大风险的来源。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奶业质量安全管理开始步入法制轨道,乳品企业更加重视奶源基地建设,规模化饲养大步推进,奶站管理得到明显加强,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全国牛奶产量3518万吨,与2008年的3556万吨基本持平[1],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工业总产值1650.2亿元,比2008年增长12.38%[2]。我国奶业逐步走出困境,恢复发展速度加快。本文就2009年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作简要分析。
一、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总体趋好,但是形势依然严峻
2009年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是总体趋好,但是根本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后,有关部门加强了对奶源的控制及乳品市场的监管,我国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明显好转。从卫生部网站了解到,在农业部组织实施的2009年三次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中,检测的生鲜乳样品三聚氰胺含量全部符合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另外,从2008年9月到2009年10月2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抽查了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的89个品牌3879批次婴幼儿配方乳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的192个品牌5051批次普通乳粉和其他配方乳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的225个品牌41481批次液态奶,抽查结果均符合相应的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3]。2010年1月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公布了最新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表明,此次抽查了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8家企业生产的58种??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重点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的铅、砷、硝酸盐、亚硝酸盐、脲酶定性、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酵母和霉菌、致病菌、黄曲霉毒素M1、阪崎肠杆菌等卫生指标及非食用物质三聚氰胺共12项指标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2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4]。从以上结果来看,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2009年的生鲜乳及乳制品的质量总体良好。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使奶牛养殖效益下滑,直接挫伤了奶农的积极性,卖牛杀牛现象严重,奶牛存栏迅速下降。从2008年底到2009年3月,奶牛存栏呈延续下降趋势。一季度后,奶牛存栏下降态势得到遏制,并保持恢复性增长趋势,到6月末,奶牛存栏为1235.49万头,比3月末奶牛存栏增加2.52%,但是和2008年同期相比仍明显减少[5]。到2009年年底,我国奶牛存栏数已恢复到了去年的95%以上水平[6]。2008年底到2009年一季度,由于奶牛存栏下降,生鲜乳的产量也呈下降趋势。一季度过后,随着奶牛存栏量的恢复,生鲜乳的产量也开始呈恢复性增长趋势。2009年我国牛奶产量3518万吨,与2008年相比下降1.1%,恢复效果超过预期[7]。
但是,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的阴影还没有过去,2009年各大媒体又曝光了多起与乳质量安全相关的违规事件,再度为我国乳及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敲响了警钟。
2008年9月到2009年3月,蒙牛尚志公司因生鲜乳中抗生素不符合标准,共拒收生鲜乳701吨,达到总收奶量的3%左右。实际上早在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800份乳品采样中,抗生素残留超标居所有不合格指标的第一位[8]。我国《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农业行业标准中明确规定生鲜乳中“不得检出”抗生素。我国已有个别乳品企业宣传原料奶和乳制品“无抗”,2002年光明乳业率先在业内宣传“无抗”,此后三元立即响应,“无抗”风暴也迅速波及全国,不少知名乳品企业纷纷跟进[9]。但是,这一行为引起了另外一个后果,少数不法分子受利益诱惑,出售使用能制造“无抗奶”的“解抗剂”或“抗生素分解剂”,目前在牛奶中加入的“抗生素分解剂”主要是一种叫为β-内酰胺酶的物质,据说一支6毫升的 β-内酰胺酶,可以在几小时内让1吨 “有抗奶”在常温环境下变成“无抗奶”[10]。为此,2009年5月6日,卫生部等发布关于加强生鲜乳品抗生素残留量管理的公告中指出,严禁在乳品标签、标识和广告中宣传“无抗奶”等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要求各乳品生产经营和餐饮企业应当停止“无抗奶”生产经营活动,以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2009年还出现了三聚氰胺奶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