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画竹作品初探1汇.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板桥画竹作品初探1汇

课程名:美术批评与鉴赏 题 目 :《郑板桥画竹作品初探 》 学 院 : 美术学院 专 业 : 学科教学(美术) 年 级 : 2013 级 学 号 : 112013312221206 姓 名 : 李 娟 日 期 : 2013年9月28日 成 绩 : 郑板桥画竹作品研究初探 【摘 要】:郑板桥是清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自谓画竹多于纸窗粉壁见日光月影的影射怪取得。曾题道:“吾之竹清俗雅脱乎,书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他擅画竹,更将书法款题于竹与石间,以竹之“介于否,坚多节”来表达自我孤高的情操。本篇论文旨在初步探讨品评郑板桥绘画风格及两幅郑板桥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关键词】:郑板桥;墨竹图; 郑板桥称为“诗书画三绝”,他的绘画结合诗、书、画为一体,虽然“书画合一”是中国文人画的传统,但郑板桥很成功地推出独创的画风和精彩的绘画理论,对于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一般认为郑板桥“不泥古法”、不重视传统,但是实际上,郑板桥强调技法要从古法,先有绘画的基础才能求写意。他很重视传统画法,甚至说不学古法就不成画.并强调学古的方法,学古不是死学而是要“活”学。郑板桥的墨竹就学自传统,而“各有灵苗各自探”的成果。郑板桥在绘画艺术上,画竹为最出色,他继承中国绘画的传统而加以发展。郑板桥的绘画能使书与画巧妙的融合成一体,诗书画印相搭配,形成他个人的独特的风格。 郑板桥画竹,就把它融入自己的生活当中,在密密麻麻的题跋上谈出自己的创作经验,精彩的画论就写在竹干之间,以郑板桥特有的“六分半书”与画呼应,形成他人所不及的风格。郑板桥把题跋穿插在画中,但不觉得凌乱,反而书法也成为画的一部份,这就是郑板桥学传统而突显自我的成果。 在这里将选两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分析鉴赏郑板桥的竹与松,郑板桥的绘画松与竹、兰、石一起搭配另有特色。 《墨竹图》: 这幅为郑板桥六十一岁(1753)罢官后重新回到扬州所画的第一幅,形式上四幅连接而成,构图非常新颖。 图 1:(清)郑燮,《墨竹图》 1757年,纸本,170×91.5cm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藏《扬州 八家画集》 这幅从构图上看,它是四曲相连的屏风,布局安排上非常突出,题跋成为画的一部份,刚好安排在画面的空白处,让右上悬空的竹干稳定地着落地面,本身 有着整个画面平衡的作用,像是竹影,又像是地上飞舞的竹叶。字的斜行配合竹子的斜度相合,让整个画面有韵律感。另外,书的写法上跟一般的题跋不太一样,辞句从左到右的排法比较少见。 郑板桥画竹用墨特别灵活,他所说的“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而且要达到这种挥洒的境界,必须鳝鱼使用水墨,使墨色的浓淡控制恰到好处,这幅全图以淡墨为主,在浓淡之间又取得和谐与平衡,可看出以浓、淡墨的巧妙运用和轻重缓急的笔法。 二、《双松图》: 这幅《双松图》为郑板桥六十六岁时画的作品,松虽是少见的题材,但其表现上不亚于兰、竹、石。这幅以两株古松为主体,以松树旁边的数竿竹为补,凝厚朴茂的古松与挺拔小竹在一起另有别趣。双松以墨的一浓一淡来表现,前松则以干笔浓墨作树干与松针,后松则间以湿笔,淡墨敷染不多,显现出高雅秀洁的气质。以古松表达“朴茂忠实”之意,以小竹表示“竹苞松茂之意”,题画云:“干隆二年丁巳,始得接交于肃翁同学老长兄,见其朴茂忠实,绰有古意,如松柏之在岩阿,众芳不及也。后十余年再会,如故。又 三年复会,亦如故。岂非松柏之质本于性生,春 夏无所争荣,秋冬亦不见其摇落耶!”郑板桥画松 图又有一幅经典,是七十岁时画的《南山松寿图》 以松来比喻,“如南山之寿,祝其太夫人也;如 松之盛,祝其身之德行并子孙之挺拔也”。这幅 也是以两株古松为主体,不同的是后面加以三块 高石来衬补,彷佛是三座高山,展现出挺拔雄秀 之姿。郑板桥取倪瓒侧锋用笔,但不作反复皴擦, 石的圭角比倪瓒更加明显,以白描写意手法画出 坚硬的瘦石,石头的花纹用以斧劈皴,倪瓒则用 以类似披麻皴;又取苏轼的丑石,从郑板桥《竹 石图》中会发现苏轼丑石的影子,但最后又自成 一家。 郑板桥晚年便寄居在李鳝的家中,李鳝是 画松专家,亦与李鳝成为画友。郑板桥对于李 鳝的画评述:“复堂奇笔画老松”,又说:“ 李三复堂,笔精墨妙。予为兰竹,家数小小。亦 有苦心,卅年探讨。速装我砚,速携我稿。卖画 图 3:(清)郑燮,《南山松寿图》轴??? 1762 年,纸本墨笔,190.2×50cm,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