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菌药物的管理与合理应用_大内科201105
抗菌药物的管理与合理应用;主要内容;;World Health Day – 7 April 2011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s not a new problem but one that is becoming more dangerous; urgent and consolidated efforts are needed to avoid regressing to the pre-antibiotic era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no action today, no cure tomorrow;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111号)
健全药事管理专业组织
完善合理用药规章制度,加强管理
完善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标准和规范
监测合理用药和细菌耐药
开展医务人员培训
面向患者和社会的用药知识宣传;;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主要表现;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减少耐药细菌产生的对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治疗性,预防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病毒感染者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
可根据临床表现(寒战、咯脓性痰、尿路刺激征、心脏杂音等)、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细菌培养、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是否为细菌感染;病例讨论1;病例讨论1;病例讨论2;病例讨论2;病例讨论2;病例讨论2;病例讨论2;病例讨论2;病例讨论2;病例讨论2;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熟悉所用药物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适应证
强调药品说明书的重要性;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
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给药途径:口服、肌肉注射、静脉
给药次: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
疗程:一般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h,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注意1: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
局部应用药物不易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易过敏或导致耐药菌产生
局部应用只限于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治疗浓度时可加用局部给药作为辅助治疗。如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某些药物可同时鞘内给药;包裹性厚壁脓肿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以及眼科感染的局部用药等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不可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注意2: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严重感染,病原菌尚未查明,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混合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
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 ;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原则;不合理联合用药的缺陷;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而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检查的重点
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给药方法;清洁手术(Ⅰ类切口 )
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主要包括: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血管外科手术、腹外疝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