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原理和技术绪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光纤通信原理和技术绪论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 ;什么是通信? “通”传送,“信”信息;信息的传送 基本组成:发送、传输、接收;什么是通信? “通”传送,“信”信息;信息的传送 基本组成:发送、传输、接收;1.《光纤通信 (第三版) 》Gerd Keiser著;一 、光纤通信概述2 1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及现状 2光纤通信系统概述 二、光信号的传输特性12 2.1 电磁场理论基础 2.2 几何光学理论 2.3 光纤中光信号的传输 2.4 阶跃光纤中的矢量模 2.5阶跃光纤中的LP模 2.6传播模式的一般特性 2.7单模光纤 三、光纤的传输特性 12 3.1 光纤的损耗 3.2 光纤的色散; 五、光检测器及光接收机12 5.1 光发送机 5.2 光接收机 5.3 系统设计 5.4 PDH光通信系统 5.5SDH光通信系统 5.6波分复用系统 六、光网络 4 6.1 SDH传送网 6.2 WDM光传送 七、大气激光通信4 7.1概述 7.2激光在大气信道中的传播问题 7.3用于大气激光通信的关键器件和技术;第一章 绪论 Charper1 Introduction;光纤通信系统:利用光纤光缆传输光波信号的 通信方式。; 用光传递信息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早在公元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都城和边境堆起一些高高的土丘,遇到敌人入侵,就在这些土丘上燃起烟火传递受到入侵的信息,各地诸侯看见烟火就立刻领兵来救援。其中还有著名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这种土丘就叫烽火台,它就是一种古老的光通信设备。;古希腊的火炬墙; 由于人们无法解决光向四面八方散射时,光强减弱和不能通过障碍物的问题,(也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载体和光源)因此,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光通信都没有什么重大的进展。它仅仅作为一种信号灯使用,如:马路上的红绿灯、机场上的跑道标志灯和航标灯等等。 ;1880年贝尔发明了第一个光电话系统,通话距离213米; 激光器的发明和应用, 光通信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它具有亮度高、谱线窄、方向性好 但由于大气通信受气象条件的影响,通信不稳定; 大气光通信受阻,人们将研究的重点转入到地下光波通信的实验,先后出现过反射波导和透镜波导等地下通信的实验。但反射波导和透镜波导造价昂贵,调整、维护困难。; 1870年,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 太阳光随着水流发生弯曲 n水 n空气,光发生全反射;工作地点:英国标准电信研究所 研究对象:光在石英玻璃纤维中的严重损耗问题 损耗原因:1) 玻璃纤维中含有过量的铬、铜、铁与锰等金属 离子和其他杂质;2) 拉制光纤工艺造成芯、包层 分界面不均匀及其所引起的折射率不均匀 新的发现:一些玻璃纤维在红外光区的损耗较小; 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研制成功损耗20 dB/km的石英光纤。 1972年,康宁公司高纯石英多模光纤损耗降低到4 dB/km。 197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光纤损耗降低到2.5 dB/km。 1974年,贝尔实验室将损耗进一步降低到1.1 dB/km。 1976年,日本电报电话(NTT)公司将光纤损耗降低到0.47dB/km (工作波长1.2 mm)。 目前,波长为1.55 ?m的标准光纤损耗为 0.2 dB/km。 ;197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日本电气公司(NEC)和前苏联先后,研制成功室温下连续振荡的镓铝砷(GaAlAs)双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短波长)。虽然寿命只有几个小时,但它为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3 年,半导体激光器寿命达到7000小时。 1976年,日本NTT研制出波长为1.3 μm的铟镓砷磷 (InGaAsP) 激光器。 1977 年,贝尔实验室研制的半导体激光器寿命达到10万小时。 1979年,美国电报电话(ATT)公司和日本NTT研制成功波长为1.55 μm的半导体激光器。 ; 1976年,美国在亚特兰大进行世界上第一个实用光纤通信系统 的现场试验; 1976年和1978年,日本先后进行了速率为 34 Mb/s 的阶跃多模光纤通信系统和速率为100 Mb/s的渐变型多模光纤通信系统的试验; 1980年,美国标准化FT - 3光纤通信系统投入商业应用; 1983年,铺设了纵贯日本南北的光缆长途干线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