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起源和进化.pptVIP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米的起源和进化

玉米的起源与进化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Maize;主要内容 ;一、玉米的分类 ;2 栽培玉米的分类;2.1、硬粒型 籽粒顶端凸出; 胚乳角质淀粉多; 籽粒坚硬表面光滑; 2.2、马齿型 籽粒顶端凹陷; 胚乳粉质淀粉多; 一般产量较高;;3、粉质型 胚乳几乎全是粉质淀粉,乳白色;组织松软; 易感染病害和遭受虫害;吸湿性强,贮藏期间易发生霉变,我国种植很少。 4、爆裂型(爆裂玉米) 胚乳全为角质淀粉; 籽粒顶端凸出,表面坚硬光滑; 果穗小,籽粒小,穗轴细,产量低, 是最古老的玉米种之一,……;;;;二、玉米的起源;;;;;玉米传说;;; ;2.1有稃野生玉米起源假说 该假说是法国博物学家Saint-Hilaire 1929年提出,认为玉米起源于野生有稃玉米。而现在的无稃以及果穗外宝贝厚厚的苞叶是人类长期驯化和选择的结果。 由于有稃类型与正常玉米之间只有一个单基因的差别,它在形态上与玉米草、类大刍草有稃型等畸形玉米类型相似,但它不具备野生禾草的特征,在野外不能存在,许多人对这一理论持反对意见(Mange-lsdorf,1974)。 ;2.2“共同起源(/祖先)”学说 1906年Montgomery首先提出玉米和大刍草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1918年Weatherwax认为不仅是玉米和大刍草,还有摩擦禾,这3种植物按照达尔文所描述的通常的趋异进化方式由一个共同祖先传下来。这3种植物都有很多未发育的结构,它们是进化过程中失去的器官的痕迹,如果这些结构能得到充分的发育,这3种植物在形态上将有一种共同的形式(Mangelsdorf,1974)。 ;2.3 三成分起源学说 这个理论是Reeves和MangelsdorI在1939年提出的,它由3个独立的部分组成。(其主要证据是考古学方面的资料) ?有稃玉米可能是祖先类型,有稃玉米突变产生野生玉米和其他变种。 ?有稃性状是单个遗孑的野生基因迭印在高度驯化的现代玉米品种上的结果 ?玉米驯化过程中,大刍草对玉米的进化至少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进化结果;玉米起源于美洲,而随后得以在全世界广泛种植。在玉米从美洲走向走向全世界过程中,哥伦布的环球航行是的重要因素。;玉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发现了” 玉米 1494年哥伦布将玉米由南美洲带到西班牙(Spain),后传播到欧洲、非洲、亚洲和澳洲。 ;;From Brandolini (1969, 1970) and Gerrish (1982);玉米在中国的传播;玉米传入中国的途径:;四 糯玉米的起源;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是糯玉米世界起源中心。 根据植物学家G.N.CollinS著文记载,美国在传教士J.M .W.Fanlham于1908年把一种具有粘性的玉米从中国带到美国,同年5月9日,G.N.collins在华盛顿进行了种植,其结果在1909年12月的《美国农业新闻简报》上表。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张宗法著《三农记》就有关于糯玉米的相关记载:“叶干类蜀黍,高六七尺。六七月开花吐穗。节侧生叶,叶腋生苞,苞微长。须如红缨,绒状。苞内包实,如捣槌,五六寸许。实外排列粒子,累累然如芡实大,有黑、白、红、青之色,有粳有粘。花放于顶,实生于节,子结于外,核藏于内,亦谷中之奇者”.;; 糯玉米的发展与应用 20世纪30年代以前研究较少,仅在遗传试验中作为标记材料种植 1936年,依阿华州立大学发现糯玉米支链淀粉的性质与当时进口日益困难的木薯块根淀粉相似,并于1938开始了大规模的糯玉米杂交育种计划。 1942年JenknsE H育成了第一个杂交糯玉米品种投入生产,1944???后,糯玉米自交系在抗病性和抗倒性上不断得到改进,杂交糯玉米的产量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我国糯玉米育种起步较晚,以前,糯玉米是农民作为口粮的一部分在各地种植。 20世纪70年代,我国糯玉米杂交育种开始起步。80年代初烟台市农科所育成了我国糯玉米第一个杂交种烟单5号 90年代前后,糯玉米育种研究进展较快,2000一2009年十年中,全国通过国家及各省审定的鲜食玉米品种639个,其中,糯玉米395个,占全国玉米审定总数的10.54%。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