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的论文.docVIP

夏枯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的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枯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的论文.doc

  夏枯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的论文 【摘要】  目的研究夏枯草的药效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法等对夏枯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鉴定其分别为①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②橙皮苷,即5,7,3#39;-三羟基-4#39;-甲氧基二氢黄酮-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③芦丁。结论化合物②为首次从夏枯草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夏枯草黄酮苷化学成分   studiesonflavonoidsinprunellavulgaris   eihong,heyan,fangjing   (instituteofchinesemateriamedica,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7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onstituentsinthefloethodstheherbnchromatographyonsilicagelandsephadexlh20,identifiedbythespectrumanalysisandchemicalmethod.results3poundstheplant,andtheirstructuresefromprunellavulgarisl.   keyadzu)。al-300型核磁共振仪(300hz,日本jeol公司)。 层析用硅胶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sephadexlh-20为pharmacia公司产品;柱层析聚酰胺粉为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四甲生化塑料厂产品;所用溶剂及试剂均为分析纯。   2提取分离   夏枯草粗粉10kg用10倍量95%乙醇渗滤提取,渗滤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加入适量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氯仿和正丁醇萃取,回收溶剂得到正丁醇萃取物70g。取40g进行硅胶柱层析(100~200目),氯仿-甲醇梯度洗脱,收集220个流分,分为3个部分,其中部分ⅱ(65~110份),先经sephadexlh20柱层析,然后再经反相硅胶柱层析,甲醇-水梯度洗脱,得到化合物①。部分ⅲ(135~185份)经sephadexlh-20柱层后,用聚酰胺柱层析,得到化合物②和③。   3结构鉴定   化合物①:黄色粉末(meoh),mp.189~191℃。盐酸-镁粉反应阳性,molish反应阳性,所以化合物①可能为黄酮类化合物。1h-nmr(dmso-d6)δ:6.19(1h,d.j=1.5hz,h6),6.39(1h,d,j=1.5hz,h8),为黄酮类化合物a环上的质子,为间位耦合,所以a环为间位取代。7.56(1h,br.s,h2#39;),6.83(1h,d,j=8.5hz,h5#39;),7.66(1h,d,j=8.5hz,h6#39;),为黄酮类化合物b环上的质子,为abx偶合系统,由此可知b环为3#39;,4#39;二取代形式;5.45(1h,d,j=7.0hz,h1)为糖的端基质子信号。13cnmr(dmsod6)δ:156.3(c2),133.3(c3),177.4(c4),161.2(c5),98.6(c6),164.2(c7),93.5(c8),156.1(c9),104.0(c10),121.2(c1#39;),115.2(c2#39;),144.8(c3#39;),148.5(c4#39;),116.2(c5#39;),121.6(c6#39;);100.8(c1#39;#39;),7.42(c2#39;#39;),76.5(c3#39;#39;),69.9(c4#39;#39;),77.6(c5#39;#39;),60.9(c6#39;#39;)。酸水解薄层检出d葡萄糖。将其13cnmr谱数据与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相比,数据吻合,所以确定化合物①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   化合物②:白色粉末(meoh),mp.259~263℃。盐酸-镁粉反应阳性。molish反应阳性,其1h-nmr和13c-nmr谱特征显示②为黄酮类化合物。uvmeohmaxλnm:284,326;加naome:240,286,355;加alcl3:305,383;加alcl3+hcl:307,381;加naoac:284,327;加naoac+h3bo3:284,326。1hnmr中可见δ2.75(1h,br,d,j=14.4hz)信号,13cnmr中有δ197.0,78.4和42.03个二氢黄酮特征碳信号,显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