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湘西苗族最喜爱的舞蹈-苗族鼓舞
中舞网
中舞网
湘西苗族最喜爱的舞蹈——苗族鼓舞
湘西苗族鼓舞源于汉代以前,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发展到相当程度。据《战国策·魏策》记载,“延敷文德,舞于羽于两阶”。据传该时期就已产生苗族鼓舞并有了传习鼓舞的“鼓社”及一年一度的“鼓节”。历史上有关苗族击鼓歌舞的文字记载,较早的可见于唐代《朝野佥载》卷十四:“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闾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路歌,亲戚饮宴舞戏一月余日。”的记述。说明“鼓舞”早在唐代就盛行于苗族民俗之中,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苗防备览·风俗考》云:“刳长木,空其中,冒皮其端以为鼓。使妇人之美者跳而击之,择田女善歌者,皆衣优俗王彩衣,或披红毡,戴折角巾,剪五色纸两条垂于背,男左女右旋绕而歌,迭相和唱,举手顿足,疾徐应节”,名曰:“跳鼓藏”。这是记述苗族“椎牛”时“读浓义”的打鼓形式,多在晚间举行,有的可通霄达旦跳,历时四天三夜。
《贵州通志·舞赋》中云:“眄般鼓则腾清晖,吐哇咬则发皓齿。摘齐行列,经营切,仿佛神动,回翔辣峙。击不致夹,蹈不顿趾。翼不悠往,开复辍已。及至回身还入,迫于急节。浮腾累跪,跗蹋摩跌。纤形赵远阴折纤谷蛾飞,纷犬若绝超越乌集,黎收而拜,曲虔究毕”。这段是描写清朝时的宫庭鼓舞,李头号注:“眄般鼓则腾清晖”。其注去:“般鼓之舞,载籍无丈,以诸赋言之,似舞人更蹈之而舞节”。古《新成安乐辞》曰:“七盘陈于广庭,时人严琪齐俟;揄皓袖以振策,辣并足轩踌,邪睨鼓下,伉音赴节:安翘足徐击,顿身而倾折”。卡兰《许昌宫赋》曰:“振华足以蹈,若将绝而复连:鼓震动而不乱,足相继而不并:婉转鼓侧,婉蛇丹庭”。般鼓舞,至唐代已绝,李善虽作记载,但只能说其大概。汉代石该鼓舞画像至今犹存。如清代毕沅,阮元同撰的《山左金志》,近代孙文清编《南阳汉画像汇存》有鼓舞图四幅(民国二十七年金陵大学文化研究所出版)。现代,凌纯声、芮逸夫合著的《湘西苗族调查报告》一节中,有南阳石刻鼓舞图两幅。这些石刻鼓舞图,与今日苗族鼓舞十分相似,鼓的放法和苗族花鼓舞完全一样,这些虽不能足以说明汉代石刻就是苗族,但笔者认为苗族鼓舞的起源和发展与当时的艺术有关;从地域来看,相传在很早以前苗族也是居住在河南、江西……等地,既与发现石刻艺术的地域相连。可以这样设想:今日苗族鼓舞既便不是先于汉代鼓舞,但也会与当时盛行一时的鼓相互影响,得以丰富和提高,才会保留这种形式至今。更说明鼓这种器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在人们的劳动、战争、竞技、艺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至成为鼓文化,记载了人类进化的过程。
一、湘西苗族鼓舞的形态特征:
湘西苗族鼓舞主要流传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市和凤凰、泸溪、保靖、花垣、古丈等县。苗族鼓舞已成为苗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艺术形式。
湘西苗族鼓舞的种类多达数十种,常见的有花鼓舞、猴儿鼓舞、女子单人鼓舞、男子单人鼓舞、团圆鼓舞等。这些舞蹈特点鲜明,表演者打鼓起舞,节奏明快,双手交替击鼓,两脚轮换跳跃,全身不停扭摆,动作舒展大方。猴儿鼓舞灵巧多变,风趣诙谐;花鼓舞温婉妩媚,身态柔美;男女鼓舞多为屈膝矮桩,动作豪放刚健;女子鼓舞步伐灵活,含蓄抒情;团圆鼓舞场面宏大,激荡活泼。
湘西苗族鼓舞民族风格十分独具:一是动作,手舞足蹈,舞姿十分丰富。首先在击鼓的表演上,因其情绪的不同,分打鼓、踩鼓、嗲鼓。其次根据内容可以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舞蹈姿态。1、表现生产劳动的动作有梨田、耙田、插秧、割谷;还有纺纱、牵纱、织布、砍树、锯料、扯炉、打铁等。2、表现生活方面的动作有洗脸、美女梳头等。3、模仿动物的动作有水牛擦背、猴儿打鼓、猫儿洗脸等。这些动作在代代相传中逐步形成了《苗族鼓舞》基本舞蹈动作及特点。二是《苗族鼓舞》因其表演的形式和表演人数不同,分为:1、双人花鼓舞;2、男子徒手鼓舞;3、女子双人鼓舞;4、女子单人鼓舞;5、单人猴儿鼓舞;6、三人猴儿鼓舞;7、四人跳鼓舞;8、团圆鼓舞;9、多人鼓舞;10、跳年鼓舞;11、踩鼓舞;12、盾牌鼓舞等。
花鼓舞 主要流行在凤凰县的腊尔山、禾库、两林、山江、大田和勾良等地。过去,《花鼓舞》多在春节前后、六月六、四月八、赶秋、跳年、百狮会等节日表演。形成有“双人花鼓舞”,即架一面大鼓横于木架上,两女各打鼓的一端,同时打鼓起舞。也有的是两男各打鼓的一端,同时打鼓起舞。要求鼓点一致,二人动作对称一致。一男一女的《双人花鼓舞》。凤凰县有这样的风俗:新郎在春节时去岳父家拜年,岳父家门口设有一面大鼓,进门之前,新郎和新娘必须合跳一次《花鼓舞》,于是就逐渐形成了一男一女的双人花鼓舞。此种花鼓舞也有人同打一端鼓的,一人打鼓一人陪衬,动作完成一样。其特点为单鼓点,(指鼓点节奏的单数,即一、三、五、七;但也有双鼓点的,而这种双鼓点,一般是用来作为两个动作之间的衔接点子),每打一个动作必须打两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湖北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实习小结模板.doc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社会实践调查汇报写作模板.doc
- 湖北民族学院第三届“精彩在沃_梦想创意大赛”方案.doc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本科毕业的设计指教书.doc
-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定[2011版].doc
- 湖北省2009年度文理科高考状元出炉.doc
- 湖北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细则.doc
- 湖北省《会计基础》第5章会计账簿2011年.doc
- 湖北省中职学校幼教专业中心组2009年度年度会典型发言材料.doc
- 湖北理工学院经管学院团总支实践部11月主题活动之1策划书.doc
- 2025至2030中国婴儿拉式蚊帐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风险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半导体陶瓷靶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果汁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双节距滚子链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电子电气中的cPDM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工业风幕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5G技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钛合金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冶金工程施工总承包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铁路IT支出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2024年中国零售商调查报告—全球化视角之海外门店拓展.pdf VIP
- 八大特殊作业(八大危险作业)安全管理知识与规范培训(PPT132页).pptx VIP
- 银行会计岗位招聘笔试题(某大型集团公司)试题集解析.docx VIP
- 磅房计量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VIP
- 绿化养护标准及收费办法.docx VIP
-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2023版)专家共识解读课件.pptx VIP
- CTX-M耐药基因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机制研究.pdf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测试题附答案+考试注意事项.doc VIP
-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及协调探讨.doc VIP
- (高清版)DG∕TJ 08-2410-2022 文物和优秀历史建筑消防技术标准.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