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七史”辨误.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史”辨误.doc

PAGE  PAGE 4 “七史”辨误   近读张玉春先生《史记版本研究》,发现其引用《玉海》一则材料时,没有正确理解所引内容,误以为材料中的“七史”包括《史记》在内,实则是指“嘉?v七史”。众所周知,“嘉裕七史”指《宋书》一百卷、《南齐书》五十九卷、《梁书》五十六卷、《陈书》三十六卷、《魏书》一百一十四卷、《后周书》五十卷、《北齐书》五十卷,与《史记》毫无瓜葛。由此可见,引用古籍不可不慎。   张玉春《史记版本研究》第109页引《玉海?艺文?景德群书漆板》条:“嘉?v七年(1062)十二月,诏以七史板木四百六十四卷送国子监镂板颁行。唯开宝所修《五代史》未布?以俟笔削。”(“七史板木”应作“七史板本”)之后便直言“所说‘七史’即包括史记在内”。因而推出“是知嘉?v年间曾有刊刻《史记》之举”的结论。   《玉海?艺文?景德群书漆板》条所说的“七史”不包括《史记》,而是指“嘉?v七史”,依据有两点:   一、《玉海?艺文?景德群书漆板》明言“七史板本四百六十四卷”,今计《宋书》等七史正好四百六十五卷,与《玉海》所说四百六十四卷只有一卷之差。此外,假使张玉春所言不误,即《玉海?艺文?景德群书漆板》条所言“七史板本”的“七史”不是指“嘉?v七史”,而是指以《史记》为首的另外七史,本文暂称之为“《史记》七史”,那将会是那七史呢?如上引文所言,“唯开宝所修《五代史》未布”,说明《玉海》材料中的七史不包括《五代史》,则《旧五代史》首先应被排除。讫嘉?v七年(1062)为止,《新五代史》尚未成书,约成书于1060―1072年之间,初刻在宋神宗时+即1068年之后,《旧唐书》一说初刻于宋太宗咸平三年。《麟台故事》曰:咸平三年(1000)十月诏选官校订《三国志》、《晋书》、《唐书》,五年校毕,送国子监镂版。《玉海》云,《唐书》将别行,不刻版。那么,《三国志》、《晋书》是咸平五年刊刻。据上文所列,当嘉?v七年之时,《旧五代史》未刊,而《新五代史》其时尚未成书,且有明确记载,初刊于宋神宗年间,盖不在《史记》七史之列;《新唐书》成书于嘉?v五年,初刻于嘉?v???年,距嘉桔七年为时尚短,没有再刻的必要,也不在“《史记》七史”之列;《旧唐书》本于咸平三年校订,但据《玉海》所说当时并未刻版,故旧唐书有可能被列为七史之列;《三国志》、《晋书》咸平三年虽有刻本,但距嘉?v七年,已达六十二年之久,重刻亦有其必要性,此二书亦有可能在七史之列;《隋书》天圣二年(1024)有刊本,距嘉?v七年(1062)亦已经三十八年,也可能重刻;《南史》、《北史》有景?v元年(1034)刻本,也有重刻的可能。《宋书》等七史已有嘉祜年间刻本,即“嘉?v七史”(刊刻过程将在下文详述)。这样排除之后,与《史记》组成七史的只有前后《汉书》、《三国志》、《晋书》、《隋书》、《旧唐书》、《南史》、《北史》这八史之中的六种,但不管如何与《史记》搭配,其卷数区间为680~865,即使最小值680卷也与《玉海?艺文?景德群书漆板》条所言“七史板本四百六十四卷”相差甚远,无论如何组配都与《玉海?艺文?景德群书漆板》所言四百六十四卷不符。所以除“嘉祜七史”之外,另有“《史记》七史”的假设不成立,也就是说,《玉海?艺文?景德群书漆板》所说的“七史”是指“嘉?v七史”,不包括《史记》。张玉春先生对所引史料的理解是值得商榷的。   二、“眉山七史”本。《南齐书》卷末有治平二年(1065)崇文书院送杭开版牒文,其文如下:   “崇文嘉?v六年(1061)八月十一?冉谖摹!端问椤贰?《齐书》、《梁书》、《陈书》、《后魏书》、《北齐书》、《后周书》见今国子监并未有印本,宜令三馆秘阁见编校书籍官员精加校勘,同典管勾使臣选择楷书为法书写,校样依《唐书》例,遂旋封送杭州开版。治平二年六月三日。”   此牒文叙述了刊刻“嘉?v七史”的缘起,而“眉山七史”是以“嘉?v七史”为底本翻刻的,故据原本载其牒文。结合两段引文,即《玉海?艺文?景德群书漆板》和“治平二年牒文”,可以将刊刻嘉祜七史的过程厘清如下:嘉?v六年八月十一日?刃?逼呤罚?校毕,并以楷书写版,版样依《唐书》例――此《唐书》为嘉?v五年刻《新唐书》。写毕,于嘉?v七年十二月,诏以七史版本四百六十四卷送杭州镂版。诏虽于嘉?v七年下达,但并没有马上执行,直至治平二年六月,拖延了两年半,才将写好的书版封送杭州开始雕版。何时刊完?“政和中始毕,颁之学官,民间传者尚少,称此为‘嘉?v七史’”(《古籍珍稀版本知见录》)。“嘉?v七史”因靖康之乱多有亡佚,高宗中兴,绍兴十四年井宪孟于四川收合补缀旧时所颁“嘉?v七史”本,命眉山以之为底本翻刻刊行,是为“眉山七史”。由此可见,《玉海?艺文?景德群书漆板》和“治平二年牒文”的两种记载其实说的是同一件事情,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