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化学第七章《硅和硅酸盐工业》期末复习讲义.doc
高一化学第七章《硅和硅酸盐工业》期末复习讲义
一、复习要求
1.掌握碳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性质递变规律。
2.认识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3.了解水泥、玻璃的主要成分和简单生产原理。
4.了解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二、知识结构:
(一)、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间转化关系
(二)、重要化学反应
注意:①反应2可看作反应3生成的Si与过得C高温反应生成SiC,反应1、2均可看作C高温参与的歧化反应。可联想到:
②高温时C的还原性弱于Al,强于Zn,即:K、Ca、Na、Mg、Al、、Zn、Fe……
③反应3、4、5、6体现SiO2的重要性质
④反应6、8是不同条件下的反应,不能错误理解为可逆反应
⑤反应9、10、11体现正盐与酸式盐间转化关系
⑥反应12为消石灰制碱,例如:可发展到如何以草木灰(主要成分含K2CO3)和其它简便易得原料制KOH?
(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1、材料的分类及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征
2、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特性对比
材料特性种类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抗腐蚀,耐高温
质脆、经不起热冲击普通玻璃
普通水泥
粘土陶瓷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耐高温、高强度
具有电学特性
具有光学特性
具有生物特性高温结构: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碳化硅陶瓷,氧化锡陶瓷。
光导纤维(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1、掌握碳族元素名称、符号、特征电子构型与其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2、C、Si、Ge、Sn的+4价化合物较稳定,而铅的+2价化合物较稳定,+4价铅具有强氧化性。
3、金刚石、晶体硅、碳化硅、二氧化硅等晶体为空间网状结构,故都具有高硬度,高熔点。因此,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中,若有类似结构,也具有类似性质,如:氮化硅陶瓷等。
4、任何含氧酸或含氧酸盐均可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其组成。
5、了解水泥、玻璃等几种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成分,主要生产原料等简单知识。
7、注意知识的发散及应用。
三、例题与练习
例1、新型无机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在交通、通讯、医学、航空、日常生活等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下列性质中的 ( )
①耐高温、强度高;②具有特殊电学特性;③光学特性;④生物功能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哪些材料是新型无机材料 ( )
①氧化铝陶瓷 ②氯化硅陶瓷③碳化硼陶瓷 ④氯化铝陶瓷 ⑤氯化钛陶瓷
⑥硅化硼陶瓷 ⑦二硅化铜陶瓷
A、①②③ B、①③④⑤ C、①⑤⑥ D、全部
解析:考查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很容易选(1)D;(2) D。
例2、古代的“药金”外观与金相似,常被误认为金子。它的冶炼方法如下:将碳酸锌、赤铜[Cu2O]和木炭混合加热至800℃,得到金光闪闪的“药金”,则“药金”的主药成分是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 。
解析:解答本题的思路可由旧知识迁移应用于新知识,表示如下:
CaCO3 CaO+CO2=ZnCO3 ZnO+CO2↑
C+Cu2O 4Cu+CO2↑
C+2CuO 2Cu+CO2↑=
C+2ZnO 2Zn+CO2↑
例3、若把Fe3O4看作混合氧化物时可以写成FeO?Fe2O3,若看作一种盐又可写成Fe(FeO2)2。根据化合价规则和这种书写方法,Pb3O4可以分别写成 和 。等物质的量的Fe3O4和Pb3O4分别跟浓盐酸反应时,所消耗HCl的物质的量相等,不同的是,高价的铅能将盐酸氧化而放出氯气。试写出Fe3O4、Pb3O4分别跟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3O4+HCl: ;Pb3O4+HCl: 。
解析:本题为典型的信息迁移题,解题时不能机械类比,而应注意Pb和Fe的化合价的差别。与铁元素不同,铅呈+2、+4价,且+2价稳定,所以Pb+4有强氧化性,只能形成两种氧化物PbO2和PbO,跟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O+2HCl=PbCl2+H2O
PbO2+4HCl=PbCl2+Cl2↑+2H2O(与实验室制氯气类比)
答:2PbO?PbO2,Pb2PbO4;Fe3O4(FeO?Fe2O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