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一本书的十二年.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本书的十二年.doc

PAGE  PAGE 3 一本书的十二年   《废都》1993年出版,2004年再版,头尾一隔12个春秋--这是贾平凹在《废都》获准再版后所写的序言中的第一句话。12年来,文坛纷争不断,但还没有哪一本小说像《废都》这样命运多舛过。伴随着2004年的悄然来临,此书再版的消息在坊间传得很盛。网上刊载的这篇再版序言中,贾平凹说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没有笑,也没有哭。   我一度怀疑《废都》再版的消息是否确凿,但后来还是相信了这个事实。毕竟现在已经不是12年前了,不仅是小说本身,就连贾平凹和他的那些读者,都已跳离了1993年的是非漩涡,跨入了一个更为繁复但更加宽容的文化语境。暂且不去评判《废都》本身的文学意义,但就它从洛阳纸贵到众口铄金再到遭禁、解禁的一段命运,就足以令人唏嘘感怀了。   12年前,《废都》的盛行创造了当代文学的奇迹。稍晚一些的畅销书作家只能望贾平凹项背。该书当时的正版和盗版的销量超过了1200万册,仅贾平凹自己就收藏了50多个盗版版本。而当年围绕着《废都》的种种评论,更让文坛的神经紧绷了很长时间。其中,关于性描写的笔战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论战各方言辞之激烈,早已超出了严肃的文学评论范畴,不乏人身攻击和落井下石,贾平凹因此曾被嘲弄过“纵风情万种,肾亏依然”。他在序言中这样写当时的情形:我挑着的是担鸡蛋,集市上的人群都挤着来买,鸡蛋就被挤破了,一地的蛋清蛋黄。事实上,不仅“鸡蛋”破了,创作《废都》时境况本就很差的贾平凹更因为被指为当代“兰陵笑笑生”而饱受精神折磨。    《废都》的兴盛是当代文学成功走入市场的经典个案。这一点是谁也抹杀不了的。出版社的炒作,媒体的追捧,评论界的鼓噪,盗版商的跟踪,成就了《废都》,也为未来12年文学从精英意识向市场意识转型奠定了基础。贾平凹不仅在书中刻画了当代文人在转型期的独特心态,更用自己的实践成功转型为畅销书作家,完成了他对文坛市场意识的启蒙。   当下的畅销书作家赖以成名的路数,依旧没有脱离《废都》模式:情爱描写外加市场策划。但他们所处的文学环境和12年前相比,却有天壤之别。这不仅是《废都》解禁的原因,更是贾平凹被文学新人排挤出江湖主流的原因。12年来,他那些画框框的手法和与明清小说传统相近的笔调,早已落伍了。新一代小说家以其更为大胆、直白的方式向世人表白着他们的文化宣言。当卫慧、棉棉、木子美甚至一些年纪更小的作家们醉心于一夜情、下半身写作时,年过半百的贾平凹显得那样老土、不合时宜。此外,稍微严肃一些的作家也早已脱离了和市场挤眉弄眼的调情阶段,把创作和电视剧、电影等更为大众的传媒相联系,彻底抛弃了写作作为精英阶层专利的观念。池莉年初签约影视创作公司的消息,就是作家投身大众怀抱的明证。所有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时代的进步与观念的开放。当我们不再纠缠于无休止的争论,当市场意识已经渗入到每一个写作者的头脑,当官方对文化尺度的把握更为宽松时,《废都》解放了。但此时的贾平凹,回味12年前悲欣交集的那段岁月,也只能感怀身世飘零,生不逢时了。    但是,这并不能证明《废都》已经失去了重新被阅读的意义。早在十几年前,季羡林先生就曾说过《废都》20年后将大放光彩的话。这是对《废都》文学意义的肯定。作为小说,它依然有许多新生代作家值得借??的地方,比如对苦难的解读。    贾平凹在《废都》最初的序言里提到了当时写作的情形。上世纪90年代初,他经历了乙肝病痛、母亲重病、父亲亡故、离婚、官司等一系列折磨,身心交瘁,疲惫不堪。所有这些,都融入在他对庄之蝶命运的刻画上。全书投射出的幻灭感以及对文人复杂心态的细微把握,正是贾平凹身世的写照。可以说,没有这些经历,就没有《废都》。而现如今的一些小字辈们,已经很难从更深的层面体味这些痛苦了。他们的浮躁与玩世不恭,却被贾平凹谶语式的预言所猜中―――庄之蝶的种种言行,早已带有普遍意味了。   一本《废都》,一个人的命运,12年,勾连起一段说不尽的故事。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