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的时代,“五.四”精神在传递.doc
PAGE
PAGE 7
不同的时代,“五.四”精神在传递
1950年代:听从党的号召,到
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榜样人物:杨华
1953年开始,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5年出现的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就是这个高潮中的一朵绚丽的浪花,杨华就是这支队伍的一个突出代表。
1955年4月,团中央号召青年人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在那里安家落户。早有此愿的杨华听到这个消息特别高兴,表示响应团中央的号召,愿意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理想。8月9日,杨华和其他5名青年向团北京市委提交了组建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申请书。
8月30日,杨华接过“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大旗,带领一支由60人组成的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奔赴辽阔荒凉的“北大荒”。
经过一年的奋斗,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员们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开垦荒地1800亩,生产粮食14万公斤,建房1200平方米,涌现出29名劳动模范,35名播种能手、44名农具手。
杨华语录:我们不是说空话的人,不管边疆的路程多么遥远,也拦不住我们远征的决心!不管边疆的风雪多么寒冷,也吹不冷我们劳动的热情!
1960年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榜样人物:雷锋
1940年,雷锋生于湖南省望城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60年1月8日,雷锋应征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雷锋的远大目标:他不忘阶级苦,懂得“怎样做人,为谁活着”,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1962年8月15日,雷锋同志在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2009年9月10日,雷锋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雷锋名言
1.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3.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1970年代:勇攀科学高峰,为
国家争光
榜样人物: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出生,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1953年,从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1956年,由于他对数论中一系列问题的出色研究,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73年,屈居于6平方米小屋,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陈景润语录: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包,真正高峰还没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
1980年代:自强不息,自学成才
榜样人物:张海迪
1955年,张海迪出生于山东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她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到硕士研究生的全部课程。她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
医生说,像她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但是,坚强的张海迪,让死神望而却步,她依然优雅地活着。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2002年,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问世。《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并连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中宣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