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媒介素养教育思想萌芽的阐发.doc
PAGE
PAGE 8
中国媒介素养教育思想萌芽的阐发
媒介素养教育,是当今新闻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起源,学术界基本达成了共识:“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源于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和丹麦教育工作者率先提出这样一种教育主张,认为“教育界应以系统化的课程或训练,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识,使其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⑴而中国对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的研究,有研究者提出:“我国对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始于1997年。当年,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卜卫发表了中国大陆第一篇系统论述媒介素养教育的论文――《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追溯了‘媒介素养’这个概念在西方演变的历史。文中的‘媒介教育’即今天‘媒介素养教育’。此后,学者们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论文,此课题在学界逐渐受到关注。”⑵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科目,在中国至今也没有普遍推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闻学者与教育工作者就从不同侧面提出了在中、小学教育中开设新闻学课程的主张,这应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阐发媒介素养教育的思想萌芽。
思想内涵的阐发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新闻教育已初具规模。但在教育者的眼中,“现在我国新闻教育机关为数不多”,⑶如何展新闻教育?新闻学者与新闻教育者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中等教育与小学教育。
1931年,新闻学者、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黄天鹏撰文指出:“在东方,新闻记者的教育已为一般人所承认,在中等教育也已有加进新闻学一门为必修的课程的动议。最低应给予中学生以‘新闻纸是什么’的观念”。⑷对于教育者而言,这个“最低”限度的“观念”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引起学生对于作文更有嗜好心,而养成其写作的力量;二增加学生的观察力;三使学生认识新闻纸是指导公众的公共机关,对新闻纸的发达,及关于社会的影响,也有相当的学识。总之,在中等教育里面,教员不必存了要养成一个新闻记者的观念,只要使学生对新闻纸有一个正当的认识,或引起相当的兴趣就够了。”⑸可见,黄天鹏认为,大学或专门学校的新闻教育,已成为一种职业的教育。而中等新闻教育却有所不同,不是培养新闻记者,而是要使学生对新闻纸有一个“正当的认识”,或者能引起“相当的兴趣”。
黄天鹏进而指出,“新闻学谁都有研究的必要”,这是因为,“我们对新闻学有相当的了解,对新闻社有若干的常识,则对新闻纸的记事,自有较深的认识。新闻纸的评论,也有更明确的判断。在社会上为报纸的监督者,在自己增加了是非的判别力。”⑹具备这种常识,人们面对“无论何种的新闻纸,都有敏锐的判别眼力,不致为有作用的新闻纸所同化”。人们“能尽读者的责任,有监督记者的力量,督责新闻社的向上”。⑺这种不被“同化”的能力源于对新闻纸的正确认识。
新闻学者潘觉指出,大学新闻系与新闻专科学校是专门教育,在中等学校添设新闻学科或向民众讲授新闻学知识是普通教育。“前者的目的,是在养成新闻的专门人才。后者的目标,是在培植能阅读报纸,写作和鉴别新闻的普通国民。这两种工作,在新闻教育的范畴内,是同样重要的。”潘觉认为,中国新闻事业不发达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新闻界缺少专门人才和社会上缺少大量能看报的读者,是一大主因,而这种现象的造成,就是因为没有普及新闻教育。“新闻学的素养”是每个国民必须具备的,只有这样,“我国的新闻事业,方可因新闻教育的普及而获着长足的进展”。⑻
由此可见,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新闻学者与教育工作者就明确指出,在中、小学课程中应当加入新闻学课程,而且这种课程有别于大学新闻系的职业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记者,而是让学生及“普通国民”对报纸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或者增加学生与“普通国民”对国家及国际大事的了解。这种教育的目的,不是进行职业的训练,而是加强学生对媒体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媒介认知能力。这一思想恰恰与当今学术界广泛引介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介素养教育思想内涵相吻合:“所谓媒介素养教育,简要地说,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⑼中国早期的新闻学者与新闻教育工作者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但在提倡普及新闻教育与新闻学知识的过程中,却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思想内涵及其重要意义进行了阐发,在教育制度层面,中国至今未推行媒介素养教育,但在思想层面而言,媒介素养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提出,几乎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步。
教育方法的构思
中国早期的新闻学者与教育工作者还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
黄天鹏认为,在当时的现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