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锡纯治泄泻方药特色浅析的论文.doc
张锡纯治泄泻方药特色浅析的论文
【关键词】 张锡纯;泄泻;方药特色
张锡纯,号寿甫,晚清著名医学家,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医论严谨,用药精良。现就其中治疗泄泻方药特色浅析如下。
1 重养阴护阴,巧用车前淮山
《内经》云“湿胜则濡泻”,《难经》谓“湿多成五泄”。故前人有“无湿不成泻”之说。治疗上,湿邪不祛则泄泻难止。而“淡能渗湿”,以甘淡之品利水渗湿,分清别浊颇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素问·汤液醴醪论》曰“开鬼门,洁净府”;《伤寒论》159条有:“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释为:“下焦主分清浊,下利者,水谷不分也,若服涩剂而利不止,当利小便,以分其气”;《景岳全书·泄泻》中明确提出:“治泻不利小水,非其治也”,意即吴瑭所谓“利小便所以实大便”。
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将淡渗法列为治泻“九法”之首。但张氏强调不可忽视泻必伤阴的病机,一味利湿化湿只会加重阴伤。所以治法上,他强调护阴而利湿止泻,用药独重车前子与淮山药。张氏认为与其它利湿药相比,车前子不但能利湿止泻,更能滋阴。《名医类案》中即有车前子“利水道,不动真气,水道利,清浊分,谷藏自止矣”。.而“山药之性,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润滑又能收涩,是以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在上能清,在下能固,利小便而止大便”。“二药皆汁浆稠粘,作粥服之,尤能留恋肠胃,是以效也”。但两药又各有偏重:车前子以利为主,滋阴为辅,性猛烈;山药以补为主,淡利为辅,性平和。如所治邻村黄姓媪,大便滑泻,百药不效。予生车前子两半,煮稠粥,顿服之,一服即愈。又独创“薯蓣粥”一方,仅用单味怀山药一斤轧细过罗煮成稠粥治疗阴虚久泻者。“大便滑泄者,多因小便不利,而山药能滋补肾经,使肾阴足,而小便自利,大便自无溏泄之患”。此即“肾主二便”。单刀直入,功专力宏。对于“阴虚肾燥,元精枯涸之小便不利,大便滑泄者”,若拘泥于“分利小水”之法,势必重损阴精,祸乃踵至。张氏对此另拟“薯蓣苤苜汤”。方取生山药滋补肾阴,侯肾阴足,小便当自利,大便亦无溏泻之患;车前子利小水,兼以滋阴。两药相伍,利水不伤阴,止泄不碍邪,珠联璧合。泄泻于秋多见上焦燥热,下焦滑泻之症。“清其燥热,则滑泻愈甚;补其滑泻,其燥热亦必愈甚”,治疗颇为棘手。张氏认为,山药多液而滋阴,滑石通利而性凉,对于此上燥下泄症,“山药与滑石并用,一补大便,一利小便”,拟滋阴清燥汤。方以生山药滋阴为君,臣以滑石清燥热,佐以生白芍滋阴血“能调肝,又善利小便”;生甘草缓急和中,与山药协力滋补脾阴,斡旋中宫,则上清下滋,小便利,泄泻止。如治天津钱姓幼男,于孟秋得温热兼泄泻,形状瘦弱已极。周身灼热,饮食少许则恶心欲呕。小便不利,大便昼夜十余次,多系稀水,卧不能动,哭泣无声,脉数无力,指纹淡红,已透气关。处滋阴清燥汤煎汤一大盅,分次徐徐温服下,连服二剂,热退泻止,小便亦利,可进饮食。
对于暑热乘袭州都,而兼小水不利;暑必挟湿,湿性下趋而三焦决渎无权,终致水土相乱乃作之泄泻,加味天水散治之。“用天水散以清溽暑之热。而甘草分量三倍原方,其至浓之味,与滑石之至淡者相济,又能清阴虚之热。又重用山药之大滋真阴,大固元气者,以参赞之”。
2 脾胃阴阳俱重,肾泻喜用硫黄
泄泻属脾胃病,而论治脾胃之名家,当推李东垣与叶天士。李氏擅升补脾阳,用药多取刚燥;叶氏善滋养胃阴,用药辄喜柔润。张氏兼采两家之长,创扶中汤“治泄泻久不止”。他认为:“久泄患者,气血惧虚,身体羸弱,将成劳瘵之候,必调理脾胃,重建中土”。药以生山药一两合炒于术,淮山滋脾胃之阴,白术温燥扶脾之阳;龙眼肉味甘补脾,气香能醒脾;又能补益心血,俾母旺自能荫子也。综观全方,燥润兼施,刚柔互济,各展其长。
方书中称硫黄有毒,一般较少用于内服,而张氏非常推崇硫黄温肾之功,称之为“温补下焦第一良药”。《本草纲目》中有“硫黄秉纯阳之精,赋大热之性,能补命门真火不足。且其性虽热,而疏利大肠又与燥涩者不同,盖亦救危妙药也”;“主虚寒久痢滑泻霍乱”。张氏认为硫黄“其功胜桂附。凡因肾阳虚衰致沉寒痼冷之病,一般温阳药不效者,即可虑用硫黄”,且喜用生硫黄——“惟径用生者系愚之创见”。“服制好之熟硫黄,犹不若径服生者,其效更捷。盖硫黄制熟则力减,少服无效,多服又有燥渴之弊,服生硫黄少许,即有效而又无他弊也”。如命火虚衰,脾土当弱,不得腐熟水谷见“黎明腹疼泄泻”,温补脾肾当???四神丸。然“此药病轻者可愈。病重者服之,间或不愈,以其补火之力犹微也。故加花椒、硫黄之大补元阳以助之”,名为加味四神丸。此非画蛇添足之举。如他治一孺子三岁失乳,频频滑泻,米谷不化,瘦弱异常,使嚼服生硫黄如绿豆粒大两块,当日滑泻即愈。又服数日,饮食加多,肌肉顿长。后服数月,严冬在外嬉戏,面有红色亦不畏寒。张氏还很讲究生硫黄服法:“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