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梦文化的新变.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梦文化的新变.doc

PAGE  PAGE 5 传统梦文化的新变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梦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仅第五回便融合了四种不同的梦型:亡灵警梦、神仙助梦、预兆之梦和适志警梦。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在继承传统梦文化的同时,还加以改造和创新。以这四种梦型为参照系,我们可以从新的角度探究《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亡灵警梦      亡灵警梦是指亡灵通过向梦者预警并指出脱困之法,从而使梦者转危为安之梦。这种梦型早在先秦典籍《左传》中就有记载:晋楚?之战前夕,晋将韩厥梦其亡父谓其“且辟左右”,韩厥依计而行,果然化险为夷。这一梦型为后世小说大量采用,如《水浒传》第六十五回,晁盖托梦警示宋江“有百日血光之灾?江南地灵星可治”,宜“早早收兵,此为上计”等。   《红楼梦》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巧妙地加以改造:警幻仙姑从宁府经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二公深感家运将尽,遂托警幻仙姑规引宝玉,使其入于正途。此处,宁荣二公之灵并未与宝玉直接沟通,但其对家运的忧虑和希望帮助宝玉改邪归正的用意却是宝玉梦游幻境的根由。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之亡灵警梦的意蕴已发生深刻改变。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中,梦者的命运能够得到亡灵的庇护,如上文所述,韩厥和宋江都在亡灵的提示下转危为安。而在《红楼梦》中,对于无情的命运,亡灵也无可奈何,在宁荣二公对家族“运终数尽,不可挽回”的慨叹中,在其“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亦吾兄弟之幸矣”的对结果并不确定的态度中,作者深意存焉。      二、神仙助梦      神仙助梦是指梦者进入仙境,获得神仙帮助之梦。文学作品中的神仙助梦以《水浒传》第四十二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为典型。《红楼梦》显然对其有所借鉴,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与宋江梦游仙境在细节上存在相似之处。试比较:   ……宋江看了,暗暗寻思道:“我倒不想古庙后有这般好路径。”跟着青衣,行不过一里来路,听得潺潺的涧水响。看前面时,一座青石桥,两边都是朱栏杆,岸上栽种奇花异草、苍松茂竹……(《水浒传》)   ……至一所在。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宝玉在梦中欢喜,想道:“这个去处有趣……”(《红楼梦》)   《红楼梦》在对传统梦型吸收借鉴的基础上更有所创新。《水浒传》中,九天玄女代表上天的旨意,宋江对其俯首称臣并接受其帮助,意味着遵从天命、替天行道,于是神人之间达成一致。而《红楼梦》的情况则颇为复杂,一方面,神人之间存在矛盾,警幻欲使宝玉改释前情,而宝玉却始终不悟;另一方面,神仙自身的态度也存在矛盾,太虚幻境宫门上书有“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的对联,“堪叹”、“可怜”正体现了仙界对以宝玉为首的痴男怨女的同情,然而神仙的目的是警示宝玉,使其否定自身现状,这种既否定又同情的矛盾态度,在后文的“预兆之梦”和“适志警梦”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三、预兆之梦      警幻仙姑劝导宝玉的途径首先是通过预兆之梦。这种梦型在文学作品中大量存在。如《林兰香》第五回,燕梦卿梦见“水内浮萍被风吹得忽东忽西”,这就预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红楼梦》通过宝玉梦中阅览判词和曲子揭示了众女子的命运,但与传统梦型的客观叙述相比,《红楼梦》显然注入了深切的同情,并最终升华为对命运的思考。如晴雯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判词以霁月、彩云喻晴雯品质之高洁,“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一句在慨叹中寄予无限同情。美好的女子却遭遇不幸,判词和曲子中的同情和感慨遂升华为一种形上哲思――对无常命运的思考:如“生于末世运偏消”、“凡鸟偏从末世来”、“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等。判词和曲子出自太虚幻境,体现了仙界对人世命运无奈的态度,所谓“无可奈何天”是也。      四、适志警梦      预兆之梦并不能使宝玉觉悟,警幻“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以冀将来一悟。以梦中令人得到满足,梦醒使其觉悟的方式点醒世人称为适志警梦。这种梦型最早来源于佛教,后来又为道教所借鉴,成为宗教度人说教的主要方式。这一题材的文学作品以《枕中记》为典型:卢生路遇道士吕翁,在谈论何为“适”与“不适”之时,卢生认为“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方可言适,道士授之以枕,将其幻人梦境,令其经历位极人臣、荣耀显达的一生,卢生梦醒之际幡然醒悟,始知人生之适不过如此。   再看《红楼梦》,警幻令宝玉饮灵酒、品仙茗、听妙曲,还将其妹可卿许配宝玉,不过是令其“领略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这一思路与《枕中记》何其相似,但应注意的是,《红楼梦》之志非彼《枕中记》之志。《枕中记》之志乃世俗之志,而《红楼梦》之志则是“堪叹古今情不尽”之痴情,是人性真情的流露,用警幻之语即“意淫”。《枕中记》之志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