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长安与传统节日文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都长安与传统节日文化.doc

PAGE  PAGE 5 古都长安与传统节日文化    长安自古帝王都,它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闻名于世界的历史古都。究竟古代有几朝在此建都,史学界有十朝、十一朝、十三朝等多种说法,有关史学学术问题,我们暂不讨论。史学界的几种观点,丝毫也不影响长安的古都地位。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经历了多个王朝的兴衰和历史沧桑,见证了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等历史,同时也孕育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量信息,传统节日文化便是其中之一。    传统节日文化就像一条潺潺流淌、永不干涸的河流,从远古流经现在,走向未来。当现在的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探古溯源时,就会不难看出,中国自古就十分重视各种节日礼仪文化,古代的祭祀活动就是传统节日文化的一种。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诸多的祭神、祭祖的习俗。我们的祖先从猿人时代进化到原始先民,由于种种的主、客观条件和原因,虽然刚从自然界中脱离而出,向文明社会迈进了一大步,他们还是无法抗拒自然界的洪涝旱灾、毒蛇猛兽的困扰。自然界的许许多多现象仍然威胁着他们,这一切都会使他们感到无限的恐怖、无奈、无助和敬畏。由于人类还生存在蒙昧时代,对自然界的一些侵扰就显得束手无策和无能为力。但随着人类的渐渐进步,人们思维深处便产生了朦胧的主观意识,萌芽出对自身本源探索的最早的理性闪光,就开始从无知无识逐步走向心智成熟。人们为了减少自然界对生存环境的威胁,只好依赖于神灵。他们以虔诚的心理崇拜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和宇宙万物等,把它们统统作为神来敬仰,归结为神的力量。人们把对神的崇拜,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和期盼,想以此得到神灵的庇护而解脱灾难。从此,便产生了崇拜自然,祭祀神灵的原始信仰活动。正如恩格斯所说:“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这种原始的宗教信仰观点,便成为氏族公共活动或民族文化源流的一种坚强、持久的精神力量。    随着人类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过渡,人们把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逐渐发展到崇拜祖先,崇拜图腾。从有关的历史资料来看,祭祀活动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已存在,它不但是氏族社会的精神支柱,而且显现着原始文化积淀和雏形。最早的各种祭祀活动虽然比较简单,却常常离不开音乐和歌舞的伴随。用乐声传达人们对神灵、对祖先的敬仰和崇拜,使人与神、祖先的情感交流达到共鸣。当时的陶埙就是非常好的演奏乐器。比如1956年西安半坡出土的六千多年前的陶埙,保存相当完整,音色洪亮,音质圆润,极具演奏功能。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需要,除了陶埙以外,陶器的制作形式也有各种各样。在陶器上大都描绘有几何图像或动物图形,这些彩陶图案表现了原始民族的艺术创造能力。如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图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此,人面鱼纹很可能与图腾有关,氏族以鱼为图腾,人面与鱼纹结合正是人与鱼共生共存,以此祈福,希骥得到图腾、祖先保佑氏族成员捕鱼丰收。其实这些陶器上的图案,就是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例证,表现了氏族成员的共同理想和目的。    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随着人们认识自然的逐渐变化,原始的祭祀活动并没有因社会的发展而被摒弃,反而更加得到重视,被纳入了礼仪的范畴。夏王朝的建立,使我国的历史正式步人文明时代。夏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商、周两代文化繁荣的基础。到了周代,周武王之弟姬旦,因其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被人们称作周公,相传他传承夏商礼制,把敬神祭祀列入礼制。《礼记?祭法》就有:“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予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礼记?祭法》还记载有祭天、祭地、祭星、祭日、祭月、祭山林神等,所以祭祀活动无不饱含着对自然、神、祖先的敬仰和期盼,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想往。所以说,古人的朴素祭祀活动,不但形成人们原始的主观意识和信仰,寄托着无限的精神愿望,而且还是滋生原始节日文化的温床。同时,它为源远流长、久传不衰的节日文化奠定了基础。    节日文化到了汉代,尤其是汉武帝时代,更加兴盛。热衷于节日文化活动的汉武帝生于长安,在长安执政长达五十四年。在他执政期间,成为节日文化活动中最活跃的皇帝。比如在《汉武帝内传》中就有汉武帝七夕节时与王母娘娘相会的叙述,还有汉武帝在昆明湖畔刻牛郎织女石像等。汉武帝率十八万骑兵封禅于泰山时,便以牛祭日,以羊彘祭日,在甘泉筑泰一坛,祭上帝“泰一”,在坛下用祭天规格祀五帝。《史记?礼书》记载有:“乃以太初之元改正朔,易服色,封太山,定宗庙百官之仪,以为典常,垂之于后云。”正朔,既一年的第一天:正,一年的开始;朔,一月的开始。汉初,沿用秦的《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到汉武帝时出现“朔晦月见,弦望满亏”(《汉书?律历志》)的错乱现象。汉武帝令司马迁、落下闳、邓平等人改制新历,以正月为岁首,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施行新历,即太初历。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调整天象不合的矛盾,有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