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北管牌子的物质构成情形概览.doc
PAGE
PAGE 10
台湾北管牌子的物质构成情形概览
北管音乐,是台湾传统音乐中的特色乐种之一。“北管”一词之由来,至今仍各有说法,从广义来说,北管音乐是指“南管”(或称“南音”)之外的其他音乐;再局限一点的说法则是,“南管”以外、由福建以北传入的音乐的通称;狭义的说法则是专指乱弹音乐。本文结合文献阅读及田野工作的观察心得,试图说明台湾北管牌子的物质构成情形。
北管的音乐分类于过去有诸多不同说法,现行较常见之划分法是分为:牌子、弦谱、戏曲、细曲等四大类。前二者以器乐为主要演奏形式,后二者是以歌乐为主要表现形式,其演唱语言为正音夹杂闽南语而成的“官话”。
其中,北管牌子是以唢呐及打击乐组成的鼓吹乐队,除了唢呐吹奏旋律以外,还有锣鼓作画龙点睛之效,因其具有指挥及穿插在乐曲中、让吹者休息的功能。弦谱则为丝竹类乐曲,以提弦为主奏乐器,其与北管牌子皆可独立演奏或应用于戏曲的后场伴奏之中。
从整体而言,北管音乐的各种形式之间各有其趣又互相借用,从大范围来看,北管包含声乐与器乐形式,属于综合性乐种;但单就牌子的部分,它以唢呐为主,打击乐器为辅,则属于乐种学下属的唢呐系乐种的范畴。
从乐种学的角度考虑,北管牌子的主奏乐器为唢呐,除了唢呐以外,还使用有小鼓、通鼓、板、扣子、响盏、小钞、大钞、小锣、大锣等乐器。
一、主奏乐器―唢呐
唢呐在北管音乐圈又称为“吹”,一般用于牌子演奏的是二号吹,俗称“大吹”{1}。北管唢呐的乐器形制与国乐唢呐不同,乐器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簧片、戗管、管身及碗。北管唢呐的簧片,乐人称为“吹印”,是由芦苇制成的双簧片,戗管为连结簧片与管身的小管,长约八厘米,中间嵌入两个直径分别是约两厘米及三厘米的小圆片。木制管身长约二十七厘米,凿有8个音孔(前7后1),按七声音阶排列;碗的部份与一般?钅盼抟欤?且与戗管皆为铜制品。
与南音相同,北管的定律方式也称为“管门”。唢呐作为牌
子的主奏乐器其筒音为固定音高。北管工尺谱为首调记谱,调名是依唢呐来定,关于调名现在通用的有两种体系和称谓,一为学界说法{2},分为大工管、六字管、凡字管、小工管、五马管、上字管、乙字管等七个调{3};二为民间说法,分为翕上、翕?V、翕工、翕凡、翕合、翕士、翕乙等七个调。“翕”为闽南语状声字,指唢呐演奏者将管身的孔全部按住的动作,所演奏的音称为筒音。因此,“翕上”的意思即为全按当做“上”音,也就是学名上的大工管。根据笔者采风经验,一般北管子弟多以闽南语交流、唱工尺谱,当提及乐曲的调名时,习惯以“翕某音”称之;或是以上管、?V管、工管、凡管、合管、士管、乙管称呼。以指法来确定管名是北管子弟的惯用说法,因此各个北管乐社间对此类管名都有共同认知。
筒音部分,北管唢呐的调高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时有二律的移动,单就筒音的音高定音及记谱,过去不同学者有不同记法。根据笔者调查,现今北管唢呐的筒音普遍以#F音为基础音④,显示北管唢呐的实际演奏的确都在二律之内游动,一般不会超过此范围。
从乐种学的角度来看,宫调系统是由主奏乐器的调高、调名与指法间的相互关系来确立,“传统乐种中的宫调,其指法(或弦法)的意义是绝对的;调高的意义是相对的;调名在历史过程中往往是变异的或重叠的”。⑤由此来看北管牌子的宫调体系,其本调为大工管(上管),调高、调名与指法的关系应如表1所示⑥:
二、乐队
北管音乐的展示场合囊括室内与户外,不同的音乐形式有不同的场域。排场作乐为北管馆阁的大事,每逢神明生日
等岁时祭仪,或馆阁间的拜访交流之时,会以排场方式互相观摩学习。排场内容包含北管音乐的四种类型,因各类型的表演张力不同,有其安排逻辑:先热闹后安静。前半部分以锣鼓喧天的牌子宣告演出的开始,戏曲清唱为演出的主要内容,会择取北管戏的数个片段或一折戏进行演唱;后半部分以清雅的丝竹弦谱作为引子,接着演唱细曲做为结束。
北管牌子除了用于排场演奏及北管戏的后场伴奏以外,也用于民间庙宇活动中的出阵及部分道教仪式。因此其演奏形式可分为坐乐与行乐两种方式,行乐为北管牌子最常见的演出形式,在戏曲使用的后场伴奏,则是坐乐形式。在排场作乐时,乐队位置在一开始便摆好。乐队位置普遍有两种摆法,共通点为以头手鼓(即 “北鼓”)为中心,呈半圆状排列;第一种是旋律性乐器(弹拨乐器、擦弦乐器……)统一坐一边,另一边则为节奏性乐器(大、小钞,锣……);第二种则是锣及钞分列于鼓的两侧,唢呐坐在两侧的前端,与鼓相对应,例如嘉义县新港乡舞凤轩于西秦王爷生日时的排场作乐图{5},(图3)
图3括号内的乐器为乐手在牌子以外的其他乐曲中兼的乐器,由于北管子弟不会只学一种牌子以及单一乐器,而是由简单的小件打击乐器学起,逐步进阶,到能登台演出时,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