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报业垄断及反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的报业垄断及反思.doc

PAGE  PAGE 11 台湾的报业垄断及反思   台湾报业在“报禁” ⑴解除前,与政治的关系密切而暧昧,中国时报与联合报的董事长都是当时执政的国民党之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而两报从创办伊始,也都因为与当局关系良好,得以扩展规模,形成报团,并垄断了台湾报业。   1988年,“报禁”解除后,虽然台湾报纸种数在一年之内从31家暴增至100多家,但中国时报与联合报的垄断地位依旧屹立不摇。   至1992年,自由时报企图打破两大报的垄断 ⑵,获得良好成效,该报于1996年宣称发行量突破100万份,成为台湾三大报之一。   至此,台湾的报业形态似乎大势已定,三大报团垄断台湾报业。      中国时报与联合报报团的形成      中国时报董事长余纪忠和联合报董事长王惕吾皆出身军职,王惕吾曾担任官邸警卫团团长,是蒋介石的子弟兵。余纪忠担任过政战工作,是蒋经国的爱将。 ⑶两位报老板与国民党的关系一向密切,1979年都列名国民党中常委,进入国民党体制内最高领导机构。因此,除经济因素外,他们比别人更有进入报业市场的优势。⑷台湾当局自1960年以后就停止颁发新的报纸登记证,因此有心办报者只能通过登记证的转让,取得报纸所有权,再更改报纸名称。而报社转售,除了登记证价格奇高,往往涉及政府管制和党政军介入等因素,困难重重。1978年,王惕吾买下华报登记证改名为民生报,余纪忠买下大众日报改为工商时报。此前,香港报界闻人胡仙原有意抢先购入华报,后来当局有关方面透过管道劝退胡仙,王惕吾也透过“立委”王新衡居间接洽,终于顺利接手华报。之前,另有一件当局出面干预联合报经营权之事。1971年,台塑企业董事长王永庆买下范鹤言的股份,参与联合报系的经营,与王惕吾共组联合文化事业公司。当时,王永庆有一展才干之意,然而,联合报一再鼓吹轻油裂解厂开放民营,致使当局怀疑他可能将报纸公器私用,于是示意他退出联经系统。王永庆退出后,王惕吾终于能一手掌握联合报系,与中国时报一争长短。⑸   中国时报与联合报于1979年、1980年,发行量分别突破100万份,1987年,两报皆自称发行量为150万份。⑹当时,台湾的报纸总发行量约400万份,如此算来,中国时报与联合报即合占75%,垄断的现象非常明显。60年代至80年代,台湾的经济成长快速,导致媒体发行量与广告量快速增加,两报跟随台湾的经济一路成长;而且,由于报禁政策及与当局良好的关系,两报得以建立了基础稳固的报业集团,并垄断了台湾的报业。      三大报团的形成与垄断之背景      1.中国时报与联合报两报系扩充版图   1988年,台湾当局宣布解除“报禁”,两大报系在占尽市场优势的起跑点上急速扩充。联合报系继联合报、经济日报、民生报后,再办联合晚报,并分别登记北、中、南部版,后来又办星报,以影视娱乐为主,等于拥有13份报纸。中国时报系也在中国时报、工商时报之外,再创中时晚报,同时各登记三种版,以9份报纸和联合报系分庭抗礼。两大报系以报纸经营为基础,进行资本累积,进而巩固其报业霸权地位,而且两报系的经营范围已跨出大众传播业。⑺      2.自由时报成为三大报团之一   一般来说,发行量与广告量成正比,自由时报在报禁解除初期,1990年的广告营收为1.66亿元,但1997年的广告营收已达到34亿元,成长惊人。   1996年初,自由时报以“维持每份报纸10元”的不涨价策略,强力对抗“涨价为15元”的中国时报与联合报。1996年第一季已产生“不涨价效应”,发行量迅速突破100万份,中国时报与联合报的阅读率却都衰退了3%至5%。就商业广告而言,自由时报1995年的营收仍仅及两大报的10%左右,但1997年跃升为28%。 ⑻      3.其他报纸欲振乏力   三大报团鼎足而立的态势一旦形成,其他报纸想从这三大报挖走报份就变得非常困难。例如民众日报与台湾日报不断举办赠奖活动,但对报份成长似乎没多大帮助,民众日报的报份甚至下跌。亲民进党报纸的报份有很大部分转向自由时报。      报业的经营管理及促销情形      1.中国时报   中国时报除了扩大北部建制外,在1985年2月至4月下乡发展“地方报”,并以台北、台中、高雄为基地成立新闻中心,改由北、中、南三地印刷,期望藉传版次数减少,抢占印刷及出版时间,企图向南部的台湾时报、民众日报、中华日报等占地方优势的报纸挑战。至于行销方面,中国时报的报价从10元调到15元后,大幅改版,加强新闻内容,成立客户服务中心及时报之友生活会馆,随时反映客户意见。并以“集印花、送录像带、抽现金”等促销手法增加零售量。 ⑼      2.联合报   联合报系一向以完善的员工福利闻名于报界,希望良好的福利政策减少员工的流动。联合报系员工享有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