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利用研究的论文.doc
植物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利用研究的论文
摘要:植物遗传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 发展 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开展栽培、育种和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材料。植物遗传资源的保存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农业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利用原生境和非原生境的方式保存植物遗传资源,从高产、优质、抗病虫、抗旱、高肥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它对于植物遗传基因的挖掘和利用研究具有一定的 参考 。
关键词:植物遗传资源;保存;利用
植物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极为重要的财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作物遗传资源也称种质资源,是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用于栽培、育种和生物学研究的各种生物类型的总称。长期以来,人类对作物遗传资源的保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遗传资源流失加速,遗传多样性减少和一致性增强,其后果是导致作物遗传脆弱性和病虫害的暴发而造成农业损失,并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植物遗传资源保存的紧迫性
1.1人类活动的加剧,加速了植物遗传资源的流失
随着人类认识 自然 、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增多,特别是对资源不合理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加速了作物遗传资源的流失。n.meuers(1988)估计在过去2亿年间,大约每27年有一种高等植物灭绝,而现在的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e.o.2,占国土总面积14%左右。建有3个国家级珍稀野生植物保护区:广东高州和江西东乡的野生稻保护区,山东垦利野生大豆保护区,我国卧龙山、长白山和鼎湖山三处被列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2.2非原生境保存
非原生境保存是指将植物遗传资源迁出植物原有生态环境以外的地方进行保存的方式。
2.2.1植株保存。可采用种质圃、植物园等保存植物遗传资源的种子或无性繁殖器官的生活力。该保存方法为使植物遗传资源保持一定数量,必须隔一定年限(1~5年)种植繁殖一次。特别适合于产生顽拗型种子的植物(如槭树、七叶树等)。这种种子在干燥(种子水分低于12%),低温(10~15℃)的条件下迅速失去活力。
2.2.2种子保存。主要通过保存种子的种质库来完成。根据库温、保存年限、相对湿度可分为:(1)短期库:库温10~15℃,相对湿度60%,种子含水量为8%左右。主要是临时贮存应用材料,并分发供种子研究、鉴定、利用。种子存放于布袋或纸袋,可保存2~5年。(2)中期库:库温0~10℃,相对湿度lt;60%,种子含水量为7%左右。以中期贮存为目的。种子存放于玻璃瓶或纸袋,可保存15年以上。(3)长期库:库温为-18℃或-20℃,相对湿度lt;50%,种子含水量为5~7%。为种子长期贮存,为保证遗传完整性,一般不分发种子。种子存放于种子盒或小铝盒,可保存50年或更长。
2.2.3离体保存。主要是利用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特点,采用试管保存细胞培养物质或组织和超低温保存。陈振光于1985年将柑橘试管苗培养在20℃、12h光照条件下,不做转移继代培养保存长达13年。我国建立的马铃薯和甘薯试管苗种质库保存900份和1600份。
超低温保存是利用超低温冰箱(-80℃)、干冰(-79℃)、液态氮(-196℃)、气态氮(-140℃)保存细胞或组织。目前,豌豆和苹果茎尖在液态氮中贮藏时间最长,1~2年后仍有60%以上培养物分化植株。
2.2.4核心种质保存。弗兰克尔(frankel)、布朗(bro 3.植物遗传资源有利基因的挖掘与利用
3.1高产基因的挖掘利用
提高作物产量是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举措,我国水稻育种生产的 发展 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上世纪50年代在“矮子粘”、“矮脚南特”等中的矮源基因的发现利用,育成了一批矮杆抗倒、高产的籼稻良种(如广场矮、珍珠矮等),开创了我国水稻的矮化育种、“低脚乌尖”矮杆基因sd1的发现利用、小麦矮源农林10号等利用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绿色革命”。70年代,野败型雄性细胞质不育株的发现利用,开创了我国“三系”配套生产杂交水稻的新局面,使我国水稻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超级杂交稻育种找到比现有水稻良种“威优64”增产18%的两个高产基因(理论效益为36%,加以其它技术措施,单产可提高55%)的发现利用。水稻育种实践充分证明,育种中每一次重大成就和突破性品种的育成均与有利基因的发现与利用密不可分。
3.2优质基因的挖掘与利用
发现优质基因,改进产品品质。玉米高赖氨酸突变体奥派克2号(opaque 2)的发现利用,推动了玉米营养品质的遗传改良。奥派克2号玉米籽粒胚乳的赖氨酸含量可比普通玉米高70%左右。
3.3抗病、虫基因的挖掘与利用
转基因技术为作物育种开辟了又一有效途径。通过这种技术手段可将外源抗病虫基因导入植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Y∕T 6540-2021 钻井液完井液损害油层室内评价方法.pdf
- 第18课 《我的白鸽》课件(共46张PPT).pptx VIP
- 2025-2030中国裹粉市场动向追踪与企业经营发展分析研究报告.docx
- 精品解析: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工艺评审报告、评审意见汇总表 .docx VIP
- 延安市各区县地表水系图.pdf VIP
- 初一语文语文朝花夕拾名著阅读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pdf VIP
-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 第0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习任务单).docx VIP
- 土地增值税清算与最新土地增值税反避税应对实务.ppt VIP
- 双能量CT临床应用指南.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