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椎动脉病变与颈性眩晕的关系的论文.doc
椎动脉病变与颈性眩晕的关系的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椎动脉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的变化探讨其病变与颈性眩晕的关系。方法应用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对在瓦房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6例颈性眩晕患者和15例后循环缺血(pci)患者椎动脉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椎动脉迂曲率在颈性眩晕组(61.5%)显著高于后循环缺血组(6.7%)(p<0.01);椎动脉狭窄率在颈性眩晕组(3.8%)显著低于后循环缺血组(66.7%)(p<0.01);椎动脉发育不良率在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瓦房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其椎动脉迂曲可能与本人发病有关。
【关键词】颈性眩晕;mra
颈性眩晕又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退变及继发改变导致椎动脉或颈交感神经受压或刺激,引起头颈运动后突发眩晕为主症的临床综合症。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是一种无创的血管检查方法,可客观显示椎基底动脉的异常变化。本研究通过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比较26例颈性眩晕患者和15例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椎动脉情况,探讨其变化与颈性眩晕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颈性眩晕组
系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和门诊的颈性眩晕患者,男17例,女9例;年龄40~70岁,平均55±3岁,病程2小时~6年。.诊断标准:①仅有眩晕/头晕症状,或眩晕/头晕发作后长期头昏,旋颈试验阳性;②颈部疼痛、僵直,单侧或双侧肩臂、手部麻木、疼痛等③x线摄片、ct检查有颈椎退变、钩椎关节增生、节段不稳、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硬脊膜或脊髓受压等异常一项以上;④经颅多普勒(tcd)示一侧或双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减慢(<20cm/s)或增快(>40cm/s)。本组16例患者的眩晕为猝发式,与头位、体位变化有关;10例眩晕发作后伴持续性头昏;合并高血压病8例、糖尿病4例、高血脂症3例。
1.1.2后循环缺血组
系同期在神经科住院和门诊的后循环梗死和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男10例,女5例;年龄45~75岁,平均60±3岁;病程1小时~2.5年。患者除有头晕/头昏外,伴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视觉模糊等后循环障碍的症状体征。两组患者均排除以下疾病:梅尼埃病等耳源性眩晕;贫血等全身疾病引起的非系统性眩晕;伴头昏/头晕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如焦虑症等。
1.2方法
1.2.1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检查
应用simens1.5t磁共振检测仪,肘静脉注射磁显葡胺30ml(5ml/s),扫描时间20~25s,增强后扫描重复3次,无间隔,原始图像用最大信号投射法(mip)重建。所获mra图像,由两名专业医师阅片。评定标准:①椎动脉迂曲(非自然迂曲):1~2处为局限性迂曲,3处以上为广泛性迂曲;②椎动脉狭窄和闭塞:动脉管腔内径缩小、显影差、血管分支稀少者为狭窄;动脉血管信号中断,远端不显影为闭塞;③椎动脉发育不良:椎动脉管腔一致性变细,直径<3mm[1]。
1.2.2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显著性检验应用四格表直接计算p值求其差异是否显著。
2结果
2.1两组椎动脉异常率的比较
mra显示颈性眩晕组20例(76.5%)椎动脉异常,后循环缺血组12例(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椎动脉类型的比较
①椎动脉迂曲:颈性眩晕组共16例(61.5%),其中11例广泛迂曲;6例双侧,10例单侧;后循环缺血组共1例(6.7%),为单侧局限性迂曲;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椎动脉狭窄:颈性眩晕组1例(3.8%),后循环缺血组10例(66.7%),位于椎动脉起始部、颅内段,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椎动脉发育不良:颈性眩晕组3例(11.5%),后循环缺血组1例(6.7%)一侧椎动脉管腔纤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讨论
眩晕通常由中枢或外周的前庭系统功能异常所致,而前庭系统对缺血敏感,故其供血动脉椎基底动脉病变是引起头晕/眩晕的常见原因。颈性眩晕患者约占神经科头晕/眩晕患者的14%[2],有研究[3]发现,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的形态学改变中,骨性因素占21.43%,椎动脉自身因素占78.57%,椎动脉自身改变占主导地位,该类患者的椎动脉迂曲可导致涡流,血流减慢[4、5、6],椎动脉起始部、颅内段等的狭窄可引起后循环供血区域的低灌注,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者椎动脉血流速度低[6]。
本研究显示,在瓦房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颈性眩晕和后循环缺血患者其椎动脉有多种异常形态改变,而椎动脉迂曲在颈性眩晕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后循环缺血组,椎动脉狭窄在颈性眩晕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后循环缺血组,也就是说,椎动脉迂曲与颈性眩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PLC的地铁自动售票机电气控制部分的设计.doc VIP
- Unit 4 Helping in the community 词汇句型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人教PEP版2025英语四年级上册.pdf
- 2025年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水平考试(成人英语三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青春期女生生理知识.pptx VIP
- Unit 4 Helping in the community 补全对话与短文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人教PEP版2025英语四年级上册.docx
- 碎纸屑压块机设计.docx VIP
- 一台触摸屏控制多台plc.pdf VIP
- 中医医案——颈椎病(三).docx VIP
- 《空乘旅游英语视听说》课件——In-flight Meals 飞机餐.pdf VIP
- 婴幼儿反复喘息诊治、管理、预防临床实践循证指南(2025).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