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莫斯科采访美国将军.doc
PAGE
PAGE 5
在莫斯科采访美国将军
2001年4月1日,南中国海上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中美撞机事件”。此时,正是我作为《文汇报》常驻俄罗斯记者刚刚履新的第九天。从当地电视新闻中看到此消息后,新闻敏感告诉我:这一重大的国际冲突事件也许将成为我作为驻外记者生涯难得的报道机遇。尽管我所在的国家是与此事件似乎毫不相干的俄罗斯,尽管我刚刚来到莫斯科,一切必要的证件尚未办理,但是我知道中国的读者将会十分关注俄罗斯的反应,我所在的报社会把“中美撞机事件”作为十分重要的报道题材,而且我作为国际新闻记者作报道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从何处着手?从哪里寻找新闻线索?如何捕捉独家的视角?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
我当时刚刚来到莫斯科,记者站尚是一片空白,新闻线索几乎是零,采访对象屈指可数。我心里很着急上火,也的确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在随后的一周时间里,我蹲在旅馆里不停地翻看电话本,开始一个一个地联络我当年在莫斯科做访问学者时的老关系。当时,俄罗斯媒体有关“中美撞机事件”的报道十分有限,俄罗斯官方的态度更是深藏不露。在此情况下,如何寻找报道的切入点,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就在我一次次打电话的时候,一位研究俄美关系的老朋友偶然地告诉我:此时莫斯科的奥林匹克饭店正在举行俄、美专家“加勒比海危机发生40周年”学术研讨会;参加这一活动的有美方不少代表,其中包括当年亲自处理加勒比海危机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将军。你不妨借此机会采访一下他对“中美撞机事件”的看法。
听到朋友的这一建议,我心里既激动,又感到没底。激动,是因为这的确是一个天赐良机;没底,是因为我的记者手续尚未办齐,贸然采访等于师出无名,后果难以预测。犹豫再三,我还是拿不定主意。但是新闻记者的责任感,让我确实难以割舍这一次难得的机会,所以决定贸然去试它一把,就算是去撞大运吧。
当我来到举行研讨会的饭店,发现这里除了播映有关“加勒比海危机”的纪录片外,大部分时间是美国和俄罗斯专家大会发言,其中大多人是这一事件的亲历者和决策者。我终于抓住一次会议中间冷餐会的机会,走近已经70多岁的麦克纳马拉先生,告诉他我想就“中美撞机事件”采访他。他当时的表情十分诧异,仿佛见到了外星人一样,但最终还是客气地说:“我明天在莫斯科卡内基基金会会见记者,你也可以来参加提问。”听到此话,我高兴而又紧张地出了一身汗――我毕竟是一个身份尚不全,甚至连一张名片都没有的陌生中国人啊。但是采访机会终于来了!
向“处理危机事件大师”提问
第二天,我早早地来到了位于市中心的莫斯科卡内基基金会。在这里,我首先认识了即将主持新闻发布会的莫斯科卡内基基金会主席、美国人罗伯特?努里克先生,并告诉他我的身份和参加会议的想法,同时对自己没有完备的记者身份表示歉意。在与努里克先生的攀谈中,我尽力通过不断地提及几位在该基金会工作的俄罗斯专家的姓名,试图与其套近乎。最后,客气的努里克先生表示愿意帮忙,但表示不能保证麦克纳马拉先生一定会给我提问的机会和回答我的问题。一切取决于记者会的气氛和麦克纳马拉的心情。
记者会开始,会场里挤满了各国记者和各式摄像机。由于我提前到来,终于在第一排占据了一个有利的位置。麦克纳马拉先生开始回答记者的提问,所问及的问题,主要是他当年如何辅佐并说服肯尼迪总统采取克制态度,没有把一触即发的加勒比海危机演变成一场美苏之间的核大战。麦克纳马拉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心情十分不错。
由于我所占据的有利位置,由于我每一次都高高举起提问的手,更由于在前一天我与麦克纳马拉先生的简短寒暄,他终于善意地给了我一次提问的机会。我首先用早已准备好的英语把麦克纳马拉先生恭维为“处理危机事件的大师”,随后借此抛出了我精心准备的问题:中美应如何处理好“撞机事件”?麦克纳马拉先生对于处理这类重大突发事件有何建议?
也许是我对麦克纳马拉一开始的恭维话起了作用,他在回答我的问题时,表示出了耐心和思考,所讲的时间也比较长。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难忘采访后的感悟
麦克纳马拉先生是我在莫斯科采访的第一位重量级人物,也是我在“中美撞机事件”后不久所作的一次重要采访。这一次采访,对于我以后在莫斯科的驻外记者生涯,可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时采访的情景,令我至今难以忘怀,其中还包含以下的几点体会:
第一,必须注重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名称职的驻外新闻记者,必须在思想水平、新闻敏感、采访经验和写作技巧等方面作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准备。要敢于冲破框框和套路,大胆实践,勇于实践,不怕失败。试想,如果我当时在没有完备的记者身份情况下退缩不前的话,如果囿于固定模式和习惯,不主动出击寻找新闻线索,就很难在第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银行业专业人员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分类模拟108含答案.pdf VIP
- 课件中国的行政区划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课件.ppt
- 上市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标准版).docx
- 兴业证券-电子行业跟踪报告:比亚迪开启全民智驾时代车载摄像头迎机遇.pdf VIP
- 2024年家庭房产分配协议书范本6篇.docx VIP
- 汽车机械制图(第二版)模拟试题及答案2套.docx VIP
- DB33T 817-201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图形表达代码.docx VIP
- 煤制合成气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pdf VIP
- 第1讲: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坐标表示.docx VIP
- 第一次中华民国教育年鉴 教科书发刊概况.pdf VIP
文档评论(0)